进入夏季,温度升高,是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鱼、虾、蟹类摄食强度大,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物质增多,发酵分解速度加快,致使水质发生较大变化。水体中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大量繁殖,感染侵袭鱼体,造成病害的大量发生。夏季鱼病防治的主要原则是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基本方法是生态预防与药物防治相结合。
①确定外来水源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定期换水。换水比较困难的鱼池要合理使用“活水益生素、红螺壮、亚硝净”等,以降低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对于水质较清、水位较低、有青苔出现的鱼池,在加高水位的同时,可以适当施肥泼洒“高活性芽孢杆菌”,使池水保持黄绿色或黄褐色,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施肥时要少而勤,做到“三不施”,既水色浓不施,阴雨天不施,中午、傍晚不施。保持池塘水的相对稳定,以防水质变坏及病原体的交叉感染。
②鱼、虾、蟹塘应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的含量,协调菌相与藻相的平衡。
③正确使用增氧机,坚持晴天午后开机,雨天傍晚开机,阴天半夜开机,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夏天温度高,白天池塘水易造成上下分层现象,晴天午后开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上下层水对流,增加底层水的溶氧,抑制底层厌氧细菌的繁殖,从而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天气炎热多变时节,晚上应加强值班和巡塘,尤其是闷热的天气,注意观察浮头,避免造成泛池。
④河蟹池塘控制好水草。水草种植品种为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马来眼子菜、黄草等,水草的覆盖面为40%左右,不宜让水草疯长,疯长易造成池中缺氧。伊乐藻生长区水深应控制在1米以内,否则7月中旬至8月上旬,伊乐藻容易脱根腐烂,败坏水质,最后引发河蟹发生死亡。
残饵会使水质迅速恶化,病原菌大量繁殖,引发多种鱼病。鱼摄食过量,易患肠炎病。因此,夏季投喂以八成饱为好,每次投喂的时间掌握在20分钟左右。具体的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天气晴朗多投,阴雨天少投,天气闷热、雷雨之前不投。水质肥爽正常投饵,水色淡增加投饵,水色过浓减少投饵并加注新水。鱼类争食激烈正常投饵,吃食鱼群减少、争食不激烈减少投饵。鱼病治疗期间适当控制投饵量。
总体应做到先杀虫,后消毒。平时应经常投喂泼水“解毒应激灵、复合免疫多糖,免疫促长素”等,增强鱼、虾、蟹体质。
①杀虫。单养鱼塘或鱼、虾、蟹、鳜鱼混养塘药物品种应根据药物说明使用。
②消毒。间隔20天一次,建议使用“铂立康-泡腾碘”等消毒。梅雨季节,水色变红或深褐色一般建议使用“鱼虾菌毒净”。河蟹、青虾养殖池塘一般应用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安洁、铂立康、鱼虾菌毒净”等。
③内服。一般先杀虫,2~3天为一疗程。内服杀虫后再用杀菌药,如“混杀”等。
所用药物品种基本与预防药物相同,实行外用内服双管齐下。外用杀菌药物一般应连续使用2天,内服药物应适当拉长疗程时间,一般为6天。
夏季水产养殖要加强“四要”管理
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湿度大,既是鱼类的快速生长时期,也是病害的高发阶段。为帮助广大养殖户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将可能因疾病等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水产养殖顺利度过夏季关键期,广大养殖户要加强“四要”管理:
一、加强水质调控。夏季因气温高、投饲量大、鱼体排泄多等原因,水质易污染,应每7—10天加注新水或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0—375px,一般将池水透明度保持在625px左右,水色呈黄绿色或油青色为好,使水质始终保持肥、活、嫩、爽状态。
二、抓好投喂。鱼类进入生长旺季,应加强投饲,投喂要坚持“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饲料要新鲜,不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投喂量根据天气、水质、鱼的活动等情况灵活掌握。
三、要做好鱼病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夏季温度高,是鱼病的高发季节,主要易暴发及流行的疾病有水霉病、腐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出血病、锚头鳋病等。每半月用“鱼虾菌毒净,铂立康-泡腾碘等”全池泼洒,并定期对食物工具消毒。如出现死鱼应及时捞取,正确诊断治疗,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鱼用药物标准对症下药。
四、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夜间巡塘。夏季天气多变,出现雷阵雨和闷热天时,要多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缺氧浮头,如发现鱼类在夜间至黎明前浮头或有异常反应,时间愈早,缺氧愈严重,应及时抛洒“安进巨能氧”(需提前储备)、开启增氧机或注入新水,防止泛塘事件发生。今年夏季可能雨水偏多,会造成水位自然升高,应提前做好防逃措施,经常检查、疏通进排水口拦网及防逃设施等。
夏季水产养殖池塘用药“六忌”
夏季是水产动物发病高发期,水产养殖户们一定要注意用药禁忌。
一、忌不对症下药
养殖动物生病后,要根据养殖动物的症状、品种、水质和饲养管理情况,准确诊断,对症下药。病因不明确时,切忌乱用药。
二、忌阴雨天或缺氧浮头时用药
阴雨天池水溶氧低,用药后易加剧池水缺氧,所以应选择晴天用药。如果在养殖动物浮头时用药,药物分解过程中缺氧,这样极易造成养殖动物大批死亡。
三、忌用药量不准
全池泼洒的药物一定要按照药物使用说明,计算好池塘面积、水深、用药量。如果用药量过少,则起不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过多则易照成药害。
四、忌同时泼洒多种药物
当养殖池同时发生几种病,需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时,应错开时间使用,有些药物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副作用。常见药物中不能混用的有:漂白粉与生石灰,硫酸铜与生石灰,敌百虫与生石灰。
五、忌使用失效药物
使用过期,失效的药物达不到防治效果,因此养殖户在用药时要注意药品的生产日期及质量。如有效的漂白粉是未受潮,呈粉末状不结块,结块的则失效;有效的生石灰是成块成团的;硫酸铜是呈蓝绿色结晶状,呈铁锈状的即为失效。
六、忌使用未溶解的药物
用药时要根据固体药物的特性,用开水、温开水或河水充分溶解后才可使用。带有未溶颗粒的药液禁用,以免降低药效和养殖动物吞食后引起死亡。
夏季水产养殖需警惕细菌病
6至8月份是全年气温、水温最高时期,也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根据6至8月份的气候和养殖生产特点,夏季水产养殖应注意以下事项:
1、确保水体良性循环。
在低温条件下,增氧机少开甚至不开,加之光照减少,藻类容易大量死亡,养殖品种的排泄物等综合因素导致养殖水体底部环境恶化,致病细菌大量滋生。目前,气温回升,恶化的水体极易引发泛塘和病菌与寄生虫泛滥。因此,目前水产养殖应确保水体良性循环,可在晴天开增氧机,促使水体上下对流,降低表层水的温度,使水体中的溶氧分布均匀,同时促使底部产生的各种有害物质分解或散发到大气中去,边排边注入新水,并辅以泼洒“安进菌霸,红螺壮”等。减少对鱼虾的危害。要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巡塘值班。天气多变季节,要密切注意观察鱼类的吃食情况和行为,并做到投放饲料“四定”(定质、定量、定位、定时)、施肥“四看”(看鱼、看天、看水、看季节)。
2、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低温期间病菌长时间慢性繁殖,当水温回升后病菌繁殖速度加快,数量陡增,对鱼体造成的危害加重,受伤的鱼类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疾病。特别是出血病、烂鳃病和肠炎病等较为突出,因此要注意鱼塘的消毒和投喂饲料的质量,严禁霉烂变质的饲料及有毒物质进入池塘。
3、勿过量投饵。
养殖品种在长期低温过程中摄食量大大减少,随着水温回升,其摄食量都不同程度地增加,此时更要注意适当投饵,防止过量投饵引起养殖品种肠道不适及造成水质污染等。目前最好少于正常投饵量投饵,此后逐步增加,直至正常,必要时可以配制部分药饵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