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安进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肝炎、偷死及白斑综合症,作为养虾人的你必须要重视!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8-05-21 15:47:22  阅读:17次
一、当前对虾养殖最主要病害是什么?产生的因素是什么?
当前对虾养殖主要病害为:肝炎、偷死及白斑综合症,但危害最大当属肝炎。
肝炎、偷死及白斑综合症,作为养虾人的你必须要重视!

肝炎,又叫肝胰腺坏死综合症(AHPNS)或早期死亡综合症(EMS),为中毒性疾病,近年发病率高达90%以上,它也是引起偷死的主因之一。主要损害对虾消化系统--肝胰脏及胃肠,最终引起肝胰脏萎缩及胃肠炎症严重而衰竭死亡,染病对虾一般体质弱小。
此病在水温25-35易感,30以上常见,即多见于夏秋高水温时期。肝炎病会严重影响对虾生长速度、均匀度、成苗率、产量、口感及卖相等,防治不当,损失惨重!
主要症状:减厌料、靠边、肝胰脏萎缩、拉白便、空肠胃、鳃变(蓝、黄、黑、烂)、身瘦壳软额剑硬、退长参差、纤虫寄生、甲壳溃疡、暗游翻滚、跳塘偷死等,7日龄起易感。
产生主因:自身因素→对虾体质差;外界因素→中毒(菌毒、料毒、藻毒、药残毒等)。
1、对虾体质差:
亲虾体质差:进口亲虾选育快大化,削弱非特异性免疫能力,抗病力差,2010年起亲虾抗病力下降明显。国内亲虾选育进展慢,策划推广不力,价格不亲民。亲虾质量下降会遗传给后代(一代苗、二代苗,普通苗/土炮),从源头上决定了当前苗难育虾难养病难治的命运。
虾苗体质差:大多数育苗师傅技术落后,乱用滥用抗生素及违禁药,高温(>32)催长趋利心态严重,给本来抗病力弱的幼小虾苗带来更严重伤害,并最终影响到养成生产。
肝炎、偷死及白斑综合症,作为养虾人的你必须要重视!

成虾体质差:虾农为了高产或保险,往往实行高密度养殖。高密度养殖,会加速养殖环境恶化,如果没有良好的换水条件或改善设施,将影响对虾生长速度,削弱成虾体质,增加发病几率。
对虾体质差,抗病力弱,经不起常规毒素及病原体的攻击,也为对虾肝炎等病害爆发提供重要的前提条件。但国内外选育推广出相对有优势的种苗需要时间,一时改变对虾难养的现状估计艰难,况且种苗问题也非底层养殖户能解决的问题。为此,过多抱怨种苗差不如不养虾,否则只能矮仔选将军,选出相对好的种苗,然后做好我们力所能及的自身管理及防病治病工作了。
2、菌毒:7-45日龄易感。主要由细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分泌的毒素引起。此病传染性强,前期体内外带菌明显,体色有时麻红,对虾可在3天内引起大量肝炎、跳塘、偷死,本病多见于高密度、高盐度养殖塘。
3、料毒:20日龄以上(对虾上料后)常见。主要由饲料中霉菌毒素引起。前期病症为厌减料肠道变细,中后期病症为拉白便。此病无传染性,饲料保管或饲喂不当、高温高湿气候、水体有蓝藻、藻浓倒藻、有病菌等并发情况下会加重白便的发生。一般白便发现3天左右对虾开始厌料,7天后有肝炎性偷死虾出现。
4、藻毒:高水温(30以上)常见。主要由蓝藻(微囊藻、颤藻、鱼腥藻、项圈藻及念珠藻)、裸藻等有害藻及藻类倒藻产生毒素引起。中毒对虾减厌料、肝炎及偷死。其中常见的蓝藻--微囊藻危害最大,出现3天后对虾便开始厌料,7天后就有肝炎性偷死出现,对35日龄内小虾危害极大。注意:今年很多微囊藻肉眼分辨不出,必须靠显微镜检测;另外,不管有益或有害藻,只要倒藻后对虾也很容易产生藻毒中毒。
肝炎、偷死及白斑综合症,作为养虾人的你必须要重视!

5、药残毒:主要由含氯消毒药(漂白粉、强氯精、次氯酸钠溶液等)残留引起。一般只针对20日龄以内小虾,特别经历投苗不落底的池塘最易发生。小虾中毒后成活率低,残余活虾几乎得肝炎,且逐日偷死,挽救意义不大,一般确诊建议排塘重新投苗。
二、什么是对虾拉白便?产生的因素及危害?对虾白便与霉菌毒素的关系?
对虾拉白便,就是从对虾肛门排出的白色物质,可浮在水面上,大家称之为白便。正常对虾粪便与饲料或藻类颜色接近,沉于水底。镜检中的白便主要由脂肪粒、食物消化产物、活菌组成。
拉白便的对虾肝胰脏都出现萎缩现象(肝炎),实践总结与对虾体质差及料毒有关。分析理由:
(一)、对虾体质差:
2012年前白便少,因为当时亲虾质量好,生产出的虾苗抗病力强,常见轻微的饲料毒素(霉菌毒素)对虾体影响不大;而2012年起,进口亲虾质量下降,苗种退化,抗病力差,尽管虾农养殖条件与方法与以往接近或更多先进,但对虾不但对轻微饲料毒素顶不住,就连常见的许多病原体(弧菌、单孢菌等)也顶不住了。
为此,我们逐渐发现新的病症:对虾拉白便、肝炎、偷死等。如果苗种质量得不到根本改变,我们将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病症,虾难养会是今后挂在嘴边的话题!
肝炎、偷死及白斑综合症,作为养虾人的你必须要重视!

(二)、料毒:
1、对虾拉白便仅发生在对虾正常上料阶段,即20日龄以上。20日龄内,在对虾还未正式上料时,我们从未见过由弧菌严重超标、微囊藻(蓝藻)大量滋生、氯残留等因素引起的对虾拉白便现象。因此,我们可以完全排除病菌、毒藻、药残是引起对虾拉白便的主因。
2、发现对虾拉白便,只要停料,或换喂新鲜麦麸,白便就减少甚至不见,重喂原来的料又出现,说明白便与饲料密切相关。
3、只要饲喂明显出现结块或霉变的饲料,对虾第2天就出现拉白便现象。说明白便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有关。
霉菌毒素与对虾白便的关系:
霉菌毒素主要来源于饲料中的花生麸、豆粕、玉米蛋白粉等原料霉变产生的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最常见,味苦,为剧毒物质,霉菌毒素主要损害动物和人类的肝脏,量少时会引起生长缓慢,身瘦体轻,量大时会肝病变或肝癌,并产生免疫抑制。
饲料霉变,在动物常规饲料中几乎无法避免,只是量多量少的问题。霉变程度受每批料的饲料配方、原料质量、加工工艺、保管条件(厂方和养殖户的保管)及用法用量等因素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致饲料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对虾的危害:在对虾养殖中,霉菌毒素进入消化道后刺激肝胰脏及肠道受产生炎症,从而引起肝胰脏脂肪粒(浮水主因)萎缩脱落,肠粘膜(白色)剥离,与消化物及肠道菌群一起排出后形成白便。
一般饲料霉菌毒素中毒为慢性中毒,前期,对虾上料减缓,肠道变细(前细后粗),镜检肝脏脂肪粒稀疏;中期(减料3天后),白便零星出现,肠道变细增多,厌料加不起料,镜检肝脏脂肪粒少或无;
后期(发现白便后5-7天),白便大量出现,肠胃空肿,肝胰脏萎缩水肿,镜检肝脏已无脂肪粒,肝小管畸形萎缩,病虾身瘦壳软额剑硬,鳃烂体脏易缺氧,窜边暗游,跳塘偷死,产量及质量下降。但如果饲料质量霉变严重,也会产生急性中毒,最快饲喂第2天即发现大量白便。
白便是对虾霉菌毒素中毒中、后期消化道产生严重炎症后表现出的明显症状,当我们发现零星白便时,不是庆幸发现得及时,而是发现迟了点。因此,要想对虾没白便,我们要重视如何预防!
肝炎、偷死及白斑综合症,作为养虾人的你必须要重视!

三、如何正确防治对虾拉白便?
(一)、预防:
1、饲料选购:厂家要规范口碑好;有条件参观料厂的原料、成品仓库,要通风防潮防鼠,了解问题原料及饲料的处理方案;选购的饲料生产日期尽量在15天之内,饲料无破漏。
2、饲料保管:通风防潮防鼠,拆封的饲料用剩要马上封口。
3、饲料使用:饲料饲喂时间尽量控制在1-2小时内,时间过长在水中残料会发馊霉变。
4、药物预防:饲料中添加饲料添加剂——酶益添+转肝灵+渔乐健,从动物体内分解内毒素,防止毒素蓄积。
(二)、治疗:
1、饲料改善:检查当前饲料质量及生产日期,饲料若有问题应及时停用更换或减少饲喂量;高温(25以上)季节尽量控制喂料时间1-2小时内吃完,避免对虾吃到过多发馊霉变的残料。
2、药物治疗:添加“肝宁”+“白便白斑宁”+“酶益添”+“肠舒安”每组拌40斤料,定期使用。
四、影响防治白便成功率的因素有哪些?
1、对虾体质:在长速方面,快大的种苗比慢大的种苗耐受霉菌毒素差;在健康方面,体质好的种苗比体质差的种苗在病害耐受性及饲料药物的利用率方面肯定偏强。
2、水质:水体中藻类过浓、有害藻过多、倒藻或其它理化指标不正常,均会影响对虾健康及摄食,从而影响白便的防治效果,因此,要及时处理!
3、病原体:当白便对虾继发其它病原体时,视严重程度也可适当配合其它抗菌药控制,否则,没有及时对并发病原体控制,一旦感染严重,对虾不吃料,即使再特效的也无能为力。
综述:药物只有正确使用并结合影响因素灵活调整时才能显示它的显著功效,因此,要想发挥防治白便的成功率,需要使用者对上面影响因素有充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