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肠炎病在全国各养鱼区均有流行,危害草鱼、青鱼、鲤鱼等多种淡水鱼,严重时全部死亡,是我国危害严重的鱼病之一。病原存在于天然水体及水底淤泥之中,健康鱼肠道也常有此菌,当水质恶化、溶氧低、饲料变质等引起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常暴发此病。此病的原体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在鱼的全部养殖进程中肠道内都存在此类病菌。但在健康的鱼体中,该菌种没有占优势,不会引发疾病。
鱼类肠炎病过去通常在4-8月发生,北方推迟1个月左右。现在已提前到3月份开始发病,甚至全年都有此病发生。在5~6月和8~9月多发,此病往往和细菌性烂鳃病同时并发。当池塘水温在18℃以上,该病即可流行,25℃-30℃是流行高峰期。
一、发病症状
1、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甚至不吃食。
2、全身鳞片疏松并竖起,基部发红,腹部两侧肿胀。
3、患病的鱼一般腹部膨大且有红斑,肛门红肿,轻轻挤压腹部即有黄色黏液从肛门流出,解剖可见肠血发炎,肠道内无食物、只有淡黄色粘液,内壁糜烂。
4、在发病的初期,剪开肠道,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道没有食物。
5、发病的后期,可以看到肠道、食道、胃呈红色,内脏器官不正常,肠壁的弹性很差,肠内只有淡黄色的粘液,血脓充塞肠道。感染率与死亡率很高。
肛门红肿
鳃盖内缘出血
肠壁充血发炎
二、病因分类
1、内寄引起的肠炎
此类肠炎通常难以和内寄区分开来。眼睛,体色,神态,与内寄几乎相同。只能从食欲和粪便来区分,内寄的鱼食欲不减,肠炎多数厌食或拒食。内寄的粪便通常是空心或分段的白便,肠炎的鱼很少有便,或是脓样白便。
2、消化不良引起的肠炎
此类肠炎的鱼表现为厌食或拒食。神态呆滞,有时伴有体色变暗或发黑。大多时间表现出离群,面壁状态。粪便多数为散便,或脓样白便。
3、水质变化过大引起的肠炎
此类肠炎鱼的表现是体色发黑。缩鳍。聚堆。粪便表现多为拖便,最长可达10公分左右。
4、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
此类肠炎鱼表现除了发黑,缩鳍和聚堆外,最大的特征是腹涨,是肠炎中最容易死鱼的。粪便多为脓样白便,也有拖便的。
三、如何有效诊断
主要依据有两点:
(1)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用手轻压腹部,有黄色液体从肛门流出;
(2)剖腹后见到肠道充血发红,尤其是后肠最明显。肠内无食,充满双色黏液和气泡。
四、预防
1、优质饵料,定质定量投喂:优质的饵料,对肠道粘膜的刺激相对较少,定质定量可以减少肠道的过渡扩张,更利于肠道保持完整的,减少有害菌穿过物理屏障的可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每天补充富含多功能维生素的“酶益添”,修复受损粘膜细胞,促进细胞再生,保持肠道功能完整。
2、肠道内定殖有益菌群:肠炎是否发生跟肠道内有害菌与有益菌数量比例高低密不可分,要避免肠炎发生,需要有益菌定殖,且数量一定要占据绝对优势,可以补充微囊乳酸菌等有益菌。
3、保持外界微环境健康,这就要求定期做好水环境的护理,要想保持鱼体外水体微环境的健康,减少有害菌的滋生与补充有益菌的数量同样重要,先达到这个结果,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抑制底层细菌,如“底复壮”、“铂源盾-底盾”,定期补充有益菌群数量,不定期使用消毒剂杀灭有害菌。
五、如何治疗
取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的方法:
(一)肠道疾病的预防
肠道既是消化器官,具有改善消化与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抵制疾病的发生。肠道中的微生物长期生存于一定的空间内,彼此竞争、抑制,最后保持一定比例的动态平衡。
在日常的肠道养殖过程中,建议定期内服优质的“乳酸菌群”和“渔乐健”清热解毒的中草药进行每个月定期拌料1-2次,调节肠道内的微生物环境,维持肠道内的健康。
(二)处理建议
1、症状比较轻的池塘。建议使用“乳酸菌群”发酵48小时后浸泡2小时拌料投喂,调理对虾的肠道。也可以使用“聚能菌素”,每瓶“聚能菌素”发酵成100斤发酵液后进行拌料投喂。
2、情况严重的,使用“血立止”、“诺立康”、“安肠清”等,加上“渔乐健”、“肠舒安”和“酶益添”,每组拌料20千克。连续使用3-5天,之后再用“乳酸菌群”、“聚能菌素”等活菌拌料内服,调理肠道,减少肠炎复发的概率。
在内服的同时,建议外用“安洁”或者“噬菌肽”1-2次,杀灭池塘底部的病原微生物,配合使用“强氧底净”、“铂源盾-底盾”、“底复壮”改底1-2次,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如果是养殖水体藻毒素中毒导致的肠炎,需要先使用“解毒保肝素”+“藻毒分解素”进行解毒,视情况连续使用1-2次。之后在大剂量地使用“水维康”,压制池塘内的有害藻,调节养殖水体的藻相。
老养殖户针对鱼类肠炎病的治疗心得
1、当水质环境恶化、溶氧降低、投喂变质的饲料以及投饵不定时、不定量等原因影响时,鱼体的抵抗力下降,从而会引起鱼类肠炎病的发生。因此,肠炎病在整个养殖周期中都有可能发生、发展。养殖业者在养殖管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保持较高的水体溶氧,要按“四定”原则投饵,提高养殖鱼类对饲料的利用率,减少残饵对水体的污染。
2、全价颗粒饲料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饲料系数低、投喂方便等优点,使养殖业者忽视了鱼类养殖过程中对肠炎病的防治,许多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把鱼类肠炎病不作为主要病害加以防控,总是要等到病情比较严重、病症明显,影响到鱼类的摄食及生长时,才使用大蒜素或诺氟沙星等广谱性的杀菌消炎药物直接进行治疗,并且在使用药物后也没有采取恢复性的措施,治疗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因此,发生肠炎病后,采用外用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之后必须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水体环境和肠道内环境,这样才能彻底治愈。养殖管理过程中,养殖业者要经常在饲料中添加有益微生物制剂或酶制剂,改善肠道环境,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可增强体质,减少肠炎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