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安进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水产人必知!水环境对水产养殖种类的影响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10-24 11:01:48  阅读:21次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是一项常用技术,水环境调控得当可为鱼类提供较好的生存、生长环境,反之水环境调控不当,则会导致有机物、有毒有害物质大量富集,会直接影响到养殖产品的质量及产量。
影响水质调控合理性的参数主要包括水温、氨氮、溶解氧、pH值等等,只有做好这些参数的调控,才能更好地保证养殖产品的质量及产量。
35.webp.jpg

一、水温对养殖产品的影响
养殖水产品多是生活水产品在水中的变温动物,水环境的温度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水生动物的体温及新陈代谢。比如鱼类如果水环境温度低于10℃,即会进入低进食冬眠蛰伏状态。
对于鱼类而言,水温保持在25℃~32℃是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并且在鱼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对水温的变化范围耐受程度也有所不同,比如鱼苗对水温的瞬间变化耐受度仅为2℃,而鱼种则为3℃;成鱼对瞬间变化的水温耐受程度相对较大,不过也要控制在5℃以内。
44.webp.jpg

超出上述鱼类耐受瞬间水温变化范围,则会导致鱼出现“感冒”、“休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此外,水温还是影响养殖产品疾病发生、发展、流行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夏季,热天雷雨天气会加速鱼塘内残渣的分解,大幅增加水中还原物及浮游生物的数量,从而增加耗氧量,导致水中缺氧影响到鱼的正常生长。
二、氨氮对养殖产品的影响
含氮的有机物分解时、含氮的有机物在水中缺氧状态下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时、养殖动物的排泄物等均是氨氮的重要来源,对于养殖产品而言,分子氨会直接影响到氧的输送,鱼类的鳃组织受到损伤,鳃血液的吸收能力、输送氧的能力等就会随之下降,血液的酸碱平衡被破坏,红细胞、造血器官等也会随之影响,鳃的亲氧面积、输送氧气的能力受到影响,最终会引起鱼类肝、肾、脾、甲状腺、血液组织等各个器官的变化。
45.webp.jpg

针对这种情况要适时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只有保证溶解氧充足,才能将分子氨氮转化为离子氨,而离子氨无毒无害,可有效避免养殖产品发生氧中毒现象。
三、溶解氧对养殖产品的影响
水中溶解氧的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温、时间、气压、风力、流动等等。水温升高会增加鱼的新陈代谢,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水中的溶解氧相应减少;通常晴天溶解氧要高于阴天。
如果水中溶解氧充足,则鱼摄食也更旺盛,消化率高,饵料系数低,鱼体生长快;反之如果水中溶氧量过少,则会影响鱼的正常活动,严重者可能会导致鱼死亡。
一般情况下水中的溶氧量要保持在每升4毫克,如果小于每升2毫克,鱼会出现轻度浮头,如果低于每升0.6毫克,鱼会产生严重浮头,如果低于每升0.3毫克,鱼就会开始死亡。反之,如果溶氧量过高虽然不会直接危害鱼类,但是饱和度过高会增加鱼发生气泡病的几率。
46.webp.jpg

四、其他影响因素对养殖产品影响
水环境中其他因素也会对鱼类养殖产生重要影响。比如酸碱度。水环境中的酸碱度是水质综合情况的直接体现,会对养殖产品的生理状况产生直接影响。
pH值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水体中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等各方面的成分变化,如果水环境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养殖产品的呼吸就会受到影响,从面出现新陈代谢下降、生长发育停滞等变化;此外,水环境中酸碱度水平不均衡,还会对鱼体的鳃、皮肤等器官的感觉神经末梢产生刺激作用,从而影响其呼吸运动,降低鱼体的摄氧能力,这种情况下即使水环境富氧,鱼体也会出现缺氧症状。
除了酸碱度外,水生生物环境也会影响养殖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比如水生植物、底栖动物、附生藻类、各种浮游生物及微生物等等。
47.webp.jpg

虽然这些生物环境中很多种类是鱼类的天然饵料,但是一些会对鱼类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与鱼类争夺营养、引起水质变坏等,其中微生物的影响最为密切,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各种寄生虫等,这些微生物多数为条件致病菌,养殖产品可能开始时仅为感染,但未发病,但如果水环境中的不良因素逐渐增加,则鱼体致病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加。因为水环境条件恶化,鱼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而致病菌的毒性会进一步增强,故导致鱼体组织器官发生病理性变化。
总之,水环境会对养殖产品的生产产生直接影响,养殖过程中高密度、集约化的养殖模式、颗粒饲料的大范围应用保证了水环境中丰富的营养,但是有益微生物的繁殖与生存环境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因此水环境的调控要分析真正限制水体平衡的因子,适当增加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比例,保证养殖产品处于一个稳定、平衡的水环境中,以达到增加养殖产品的产量及质量的养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