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中最常见的就是调水,水的调控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所在,为何养殖户要经常调水,水为什么会早晚不同,颜色不同,水为什么会老,我们技术人员常会给养殖户讲菌藻平衡,菌是什么?藻又是什么?我们要想调好水,必须要了解我们调水需要什么,调水调的什么,那么我们先说说水体老化的原因有哪些,再详细讲解菌藻的特征,以及对营养的需求,到底我们为什么要下肥。
一、水体老化的原因
1、溶氧不足
水体溶氧不足,一方面养殖品种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抑制,影响正常生长、繁殖;另一方面水中物质进行厌氧循环,产生许多有毒物质,直接毒害水产品。
2、有机物积累过多
有机物积累过多,厌氧分解占优,底质和底层水积累大量有毒物质,如低级脂肪酸、低级胺类、硫化氢、氨、硫醇、吲哚、粪臭素等。
3、氮、磷比例不当
适当的氮磷比是5~12:1,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都是不适当的氮磷比。少的一方成为限制因子,多的一方不能被利用而积累转变成有害物,限制水体生产力。
4、代谢废物特别是氨积累太多
水生生物的代谢产物特别是氨如果积累太多,会对水生动物和养殖品种产生毒害作用,降低水体生产能力,甚至引起养殖品种的死亡。
5、pH值过高或过低
水体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一些营养物质的沉淀、吸附,使水体正常的物质循环速度降低甚至停止,水体生产力低下;另一方面pH值过高或过低,水生生物正常的生理活动也受到抑制,生长速度缓慢甚至停止。
6、缺乏营养元素
水体中一种或几种营养元素不足,成为限制因子,使藻类不能正常生长繁殖,降低水体生产力。
二、菌、藻类的营养需求是什么?
藻类的营养主要是无机盐,包括氮、磷、钾等,其中还有一些微量元素和生长因子和水中的二氧化碳,但由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低,一般可从水中的碳酸氢盐中得到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
菌类的营养主要是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初看起来好象跟藻类完全不一样,但其实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对营养的需求是差不多的。
三、藻类和菌类影响需求的区别?
藻类和菌类的营养需求基本上是相似的,都是五大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都是蛋白质构成的基础。虽然总体上一样,但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藻类的碳源是二氧化碳,是无机盐,而菌类的碳源是含碳化合物和无机盐。异养型菌类的主要碳源是糖类,如葡萄糖、蔗糖、糖蜜等;自养型菌类的主要碳源是含碳的无机盐,如碳酸氢盐、碳酸盐、二氧化碳等,跟藻类差不多。其他的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都差不多。
四、藻类和菌类的营养区别主要是?
藻类一般只吸收无机盐来当营养,而菌类则会吸收有机物和无机盐来当营养。
不同的藻类对需求是有所不同的,但还是以五大营养物质为主,只是需要的比例有所不同而已,因此,要针对不同的藻类的营养需要来培育不同的藻类,如绿藻的营养主要是碳、氮、磷、钾,比例一般是30:6:1:1,而硅藻还要有一定的硅酸盐,蓝藻、裸甲藻等由于碳、氮比失衡,造成有害藻类大量滋生,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不同的菌类的营养需求也是有所不同的,主要还是在碳源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但水中的溶氧对不同的菌类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微生物按对溶氧的需求,可分为好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对于藻类来说,在养殖过程中,营养物质虽然经常富营养化,但其中的营养对于藻类对说很难利用,因为都是有机物过量,藻类一般利用不了,从而出现营养失衡的情况,如氮源太多,而碳源不足。因而在养殖过程中,藻类经常会由于营养不足,出现老化、死亡情况,因此要定期补充适量的营养物质来使藻类健康生长。
对于菌类来说,在养殖过程中,营养物质一般都会过多,因此我们更多的是考虑水体中的溶氧量是否足够。一是养殖动物的生长需要;二是好氧菌的生长需要。如果水中溶氧不足,必然会使厌氧菌大量生长,引起病原菌的大量滋生,从而引发病害的发生。
水中的致病菌主要还是以厌氧菌为主,因此通过减少致病菌的营养需求或者改变其生长环境,可达到影响厌氧菌生长的目的。但由于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富营养化情况,因此通过减少营养需求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只能通过改变其生长环境来达到减少致病菌。提高水中溶氧量是抑制致病菌生长繁殖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