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梅雨”用来指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江淮流域的雨季。根据文献记载,长江流域1971~2000年期间平均的入梅和出梅日期分别为6月18日和7月10日,梅雨期长度为22天,平均梅雨量在100-200mm范围。
一、“梅雨”季节的形成
大气环流的季节变换与江淮梅雨有显著的关系。每年春末夏初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中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梅雨”季节。可以这样讲,在5月中旬东亚夏季风在南海地区的爆发也就预示着“梅雨”季节的开始。
由图1-2可以看出,梅雨期越长,降雨量越多。据气象局相关报道,预计2017年江苏地区梅雨季节在6月上旬到7月中旬,梅雨期长达一个多月,较往年略有延长,所以降水量也会有所增加。
二、“梅雨”季节的特点及对水产养殖的影响
梅雨季节降雨有时是几天到几周的连续性降雨,也可以是间歇性的阵雨,包括经常出现强阵雨和暴雨。有时,每天降水可以达到几百毫米。
6月是水产养殖的“ 黄金”时期,池塘平均水温超过了25℃,浮游生物和各种微生物旺盛生长,水产动物新陈代谢加强,投饵率增加,生长速度加快。而梅雨季节的来临,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很大影响:
1、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其主要气候特点为:气压低,多阴雨,少晴天,池塘底质易泛起;空气湿度大,大量雨水形成地表水夹带着多种物质流入养殖水体,使养殖环境变化较大,极易造成“倒藻”;
2、随着投饵量的增加,容易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池塘底质恶化缺氧,导致鱼类浮头,甚至发生泛塘;
3、随着水质的恶化,病害微生物活跃,容易爆发鱼病;
4、梅雨期空气湿度大,平均湿度达到85%左右,这对饲料的贮存不利,饲料容易受潮发霉。
三、“梅雨”季节池塘管理措施
减少养殖户损失,池塘安全度过“梅雨”季节,我们为广大养殖户朋友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1、水质调控管理
(1)梅雨前稳水、培藻
在梅雨期到来前,一定要提前做好水质调节的准备,养殖前期培藻肥水,可定期施用安进肥水套餐:“安进肥霸”+“肥源”,并配合使用“聚能菌素”、“安进菌霸”、“水维康”等微生态制剂,稳定池塘的藻相和菌相,为雨季的到来做好准备。
(2)水体增氧
根据天气、水质、鱼体情况等因素,及时开启增氧机增氧,开启原则可参照 “六开、三不开”,或加投“安进巨能氧”。同时加强夜间巡塘。水体溶氧水平提高,可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保障鱼体生长速度。夜间最好不要使用涌浪机增氧,涌浪机会打破水体分层,池塘底部的有机物、残渣或其它有害物被翻动到上层,加速耗氧,降低池塘中上层溶氧水平,极易引起“浮头”,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泛塘”,造成经济损失。
(3)水质调节
梅雨季节的水质调控主要以解毒、改底为主,梅雨期池塘溶解氧偏低、藻相不稳定(易倒藻)、底质差,水体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此时应适当缓解环境压力,减少应激,降低发病几率,适当对水体进行解毒、改底。建议使用解毒改底的动保产品套餐:“底源康”+“藻毒分解素”+“安进巨能氧”,吸附有害物、降解藻类毒素、金属毒素和化学毒素,增强鱼虾体质。
此外,还需把握梅雨期少有的晴天天气,抢晴调水。可以使用肥水系列:“肥水专家”,在晴天上午使用。
2、饲料投喂管理
梅雨期要保证饵料新鲜不变质,采用“四看、四定”投喂原则,根据天气情况、水质变化、鱼类摄食情况等因素适当调整投饵量,遇到阴雨天气,应减少投喂,避免浪费、污染水质。
饲料投喂方面,梅雨期天气多变、气压低,阴雨天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不高,可选择档次偏低的料种进行投喂,投饵率控制在1.5%-2.0%;晴天时建议使用高档料,保持生长速度,投饵率控制在2.0%-2.5%。同时,整个梅雨期可以拌服“乳酸菌群”,改善肠道菌群,提高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
3、疾病防控管理
(1)疾病防控应该以预防为主,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在梅雨期到来前,趁晴天天气,视池塘实际情况,使用“混杀”泼洒一次,隔2天,再进行一次消毒,消毒工作要定期开展,建议使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品(“安洁”等)。同时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和提高免疫力的产品(“酶益添”、“乳酸菌群”、“免疫促长素”等)拌服,预防病害发生。
(2)梅雨期天气阴雨为主,水质恶化,鲫鱼“大红鳃”、“鳃出血”逐步大面积爆发,死亡量大。6-7月上述病害依然会持续爆发,并伴有大规模的寄生虫病,同时“爆发性出血病”开始流行,发现疑似症状时,切忌盲目使用药物,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减少损失。目前对于鲫鱼“鳃出血”可以使用“黄连康粉剂”+“出血烂鳃停”,减少和控制病情。
(3)淡水鱼“爆发性出血病”在养殖高温期易发(水温25~32℃),发病快、病程短、死亡量大,危害鱼种及成鱼,一旦发现鱼体出血症状,需及时确诊,合理用药。针对梅雨季节,推荐使用温和性杀虫、消毒制剂,同时针对鲫鱼鳃部病变,推荐使用解毒、增氧制剂(“解毒保肝素”、“安进巨能氧”等),安装微孔增氧设备提高水体溶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