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美白对虾早期死亡综合症一直都有爆发,该病的病原体经口传播并定植在对虾消化道,产生毒素引起组织损坏,造成对虾肝功能紊乱及消化系统障碍,然后引发病害死亡。
导致其发病的主要是存在于世界各地沿海半咸水水域中的副溶血弧菌,在对虾养殖中多发病于虾苗放养7-30天,患病对虾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从发病少量到排塘,时间最短仅2-3天。
弧菌是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头号杀手,危害性大,但并非不可控制。
一、常见症状
1.体色呈白浊微红。
2.黄腮、红腿、额剑和尾部溃烂。
3.虾须无气柱,发红。
4.多数肝胰脏肿大,质地松软,颜色呈淡白或淡黄色,部分患病对虾的肝胰脏明显萎缩。
5.对虾发病期间,通常在池塘水面缓慢游动或趴伏于池塘边坡上,失去食欲,空肠空胃。
感染弧菌病的对虾,肠道断节
感染弧菌病的对虾,空肠空胃
二、养殖户对弧菌病认识的局限性
多数地区对虾养殖户有检测水体弧菌数量的习惯,消毒后检测水体弧菌数量,弧菌少,则开始解毒调水放苗,弧菌多的话,则继续消毒直至水体弧菌数量极少甚至没有才能安心调水。
放苗后,经常(5-10天)检测水体弧菌数量,并使用蛭弧菌或消毒剂加以控制。养殖户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控制水体弧菌数量上,大家总认为弧菌少就是好,虾不会发病,所以千方百计要杀掉弧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时候,咱们检测水体弧菌很少甚至没有,但虾依然出现弧菌病,老百姓就不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弧菌的防控不能靠简单的消毒杀灭方式就可以了,消毒剂杀菌是不分种类,不论有益菌还是有害菌全都杀,因此盲目的用消毒剂控制弧菌,不但达不到效果还会破坏水体的菌相平衡,导致菌群失衡,引起藻相的变化,进一步加快弧菌的繁殖。这也是有的养殖户说越消毒越死得快的原因。
对虾主要致病弧菌及所致疾病
致病菌 |
疾病 |
主要症状 |
流行范围 |
鳗弧菌 |
弧菌病 |
败血症 |
世界范围 |
创伤弧菌 |
弧菌病 |
体表发炎、出血 |
西班牙、亚洲 |
溶藻弧菌 |
败血症 |
溃疡烂鳍 |
世界范围 |
副溶血弧菌 |
弧菌病 |
体表发炎、充血 |
世界范围 |
杀对虾弧菌 |
败血症 |
败血症 |
日本 |
三、副溶血弧菌在对虾养殖中的传染途径
1、随虾苗进入养殖池塘
副溶血弧菌随同虾苗调运到养殖区,由于养殖者不知道虾苗是否带弧菌,又不进行检测,也不可能使用相同的方法抑制该菌,无设蓄水池消毒,虾苗带弧菌,加上养殖水体带菌,放苗后,副溶血弧菌严重超标,放苗后5-7天就排塘,最迟不超过20天就死亡。
2、随海水进入养殖池
海水本身就带副溶血弧菌,况且大部分发病的虾塘所排的养殖污水又没有经过处理就进入大海,于是海水成了副溶血弧菌的污染源,在无抗生素,无消毒剂的环境下迅速蔓延和流行,造成副溶血弧菌随海水进入养殖地。
3、随行人、动物、气流、雨水、强风等携带传染到养殖地
副溶血弧菌活力强,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一个月以上,在海水中可存活47天。如果没有完善的预防措施和设施是不可能切断该菌的传播。
四、引起弧菌病的因素
1.肥水不当,选用劣质肥料或未发酵完全的有机肥。
2.多次肥水不起来的。
3.饲料投喂过多,沉底。
4.池底有泥皮,未及时处理的。
5.长时间不改底的。
6.倒藻后,未能及时补菌肥水的。
7.水体有机质含量长期过多,分解不了。
8.分解有机质的光和细菌芽孢杆菌不足。
9.底质恶化,水体发臭的。
10.连续3-5天阴雨天气后。
11.增氧设备不足或经常缺氧,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
12.大剂量使用高磷、难溶的肥水产品,这种肥水产品易沉底,沉底后,导致弧菌大量繁殖。
五、如何正确防控和治疗弧菌病
1、对虾育苗池在使用前,使用“鱼虾菌毒净”彻底消毒。
2.在放苗前,降低水体盐度可减少弧菌感染的机会。
3.放养优质健康的虾苗是关键,减少苗带菌的情况。
4.放苗后3天检测一次弧菌,在天气变化时,尤其重视做到2天一测,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5.控制弧菌,使用“噬菌蛭弧菌冻干粉”真正的噬弧菌之王,24小时快速灭杀弧菌。
6.加大增氧,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对抑制弧菌有明显效果。
7.育苗期间,要每天消除池底污物和死卵、死苗,使用“强氧底净”保持水质清洁,防止细菌滋生。
8、池内布苗密度不要过大,投饵量要适当,防止过剩饵料腐烂,破坏水质,滋生细菌,如果出现饵料腐烂,可以使用“水维康”辅助肥水,净化水质。
9.发病池中的虾卵、幼体、池不不要带入其它育苗池中,防止病菌扩散。
10.使用“噬菌肽”,全池泼洒进行消毒,隔天泼洒1次,连用3次。
11.选择全溶肥料,使用“安进菌霸”肥水,有时没必要下肥料,例如:池底较肥的老塘。
12.饲料中添加“肝宁”保肝护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