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藻的危害和处理
甲藻一般出现在养殖后期,但因目前周边环境的水源营养过富,有利于甲藻的生长,所以前期肥水不当也会造成甲藻暴长。
甲藻分布范围很广,淡水、半咸水、海水中都有,是天然水体主要的浮游藻类之一。甲藻趋光性强,只生存于养殖水体的中上层,甲藻的色素体呈绿色或棕色,所以甲藻生长的水色也是绿色与棕褐色。
当甲藻等有害藻类暴长,会导致对虾突然减料,甚至不吃料。
有害藻类暴长造成水中缺乏钙镁磷等营养元素,导致对虾甲壳薄、滑,引起鳃丝病变,黄鳃、空肠拉稀,体质弱等亚健康,蜕壳不遂,排塘。
有害藻类暴长导致的对虾体色发绿、绿肝、肠道充水(水肿),瘦身、肠道弯曲
多年的高密度养殖,造成养殖周边的水体累积过多的有机质,或水体悬浮有机物过多,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前期出现甲藻主要是施肥不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后期主要是排换水量不够或管理不当)导致甲藻爆发式的增长繁殖(如夜光藻、裸甲藻等),使水分层,并发出腥臭味,并且致使水中溶解氧急剧下降,导致呼吸器官鳃负担过重,或直接附着在鳃丝上,导致发生病变——出现黄鳃肿鳃等现象,尤其甲藻暴长老化后产生甲藻毒素直接危害肝脏,对鱼虾蟹的健康危害较大。所以一旦甲藻暴长就会出现鳃黄、肠道弯曲、减料这三大应激现象,时间久了还会出现红身肠炎、瘦身、软壳等病症现象,严重时导致鱼虾发病死亡(对虾大多是因为体质亚健康,体质弱、耗氧多加水体亚缺氧共同造成虾无法脱壳而死)。
处理措施:"藻毒分解素+底改酵素"全池泼洒,同时用"光合细菌+噬菌肽"泼洒,根据情况连用两天(海水用量小,淡水用量大,同时根据养殖密度调整用量)。
平时防控甲藻的措施:
下午3点左右先用藻毒分解素解毒,再用"底改酵素"吸附水中有机质与无机盐,降低水体肥度,创造不利于甲藻生长的养殖环境,2~3小时后排水20~30公分(可分2~3次排)。隔天上午使用"光合细菌+噬菌肽"净水。
一定要注意加水时间,如果上午大量的加水,往往水会更浓,就跟没换过一样!这是因为甲藻生长繁殖得很快了,特别是高温有太阳的时候,我们把水体降低了,水温容易升高更促进了甲藻的繁殖,往往导致我们换水的速度赶不上甲藻繁殖的速度!
所以甲藻水一般选择晚上换水。隔天早上先用"底改酵素"抑制甲藻生长,使用"底改酵素"是因为它可以黏附在藻细胞表面,阻断光合作用,加速藻类死亡或降低水体透明度不利于甲藻生长。2小时后再用光合细菌泼洒,竞争抑制甲藻生长,因为这么多菌类当中只有光合细菌的营养需求是最接近藻类的,都是自养营养方式的。不建议用芽孢配光合,因为芽胞大多是异养型的,把水中有机物降解为无机营养盐,给藻类制造更多的无机盐使甲藻生长更多。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在水中培养相近生态位的光合细菌,抑制甲藻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