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安进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低温期!水霉病来势汹汹,这些细节你注意了吗?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01-06 16:10:31  阅读:0次

 近期又一波新冷空气来袭,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降温。每年在温度降低时,水温骤降,没有及时防范就会生“水霉病”,那关于水霉病,你了解多少呢?

水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多种水生动物均易发生,尤其我国南方发生严重。一旦感染水霉病,病灶部位容易溃烂继发细菌感染,严重的死亡率可达70%,每年给我国水产养殖造成很大损失。如何有效防治水霉病
1.jpg
水霉病特点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长毛病”、“肤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和绵霉菌丝为有横隔的多核体,它分为内菌丝和外菌丝。内菌丝深入皮肤的部分起附着作用,分枝特别多,有的甚至深入肌肉组织。外菌丝在体表外的,形成肉眼能看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因而称此病为 “白毛病”。
症状:
1、鱼体,得水霉病一般霉菌从伤口侵入,随着病情的发展内菌丝深入肌肉,吸收鱼体营养,外菌丝似白色绵毛状;细菌继发感染,出现赤皮、出血、烂身等;渗透压失调,蛋白质等有机物渗出,导致鱼大量死亡。
2、鱼卵,每年的亲鱼人工繁殖季节在鱼卵的孵化过程中,受害的鱼卵上感染水霉,菌丝呈放射状,故称为“太阳籽”。
2.png
水霉病的病因
1、体表外伤。
体表伤口被真菌孢子感染易诱发水霉病。体表外伤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如经常拉网,导致鱼体出现外伤。
②寄生虫感染形成体表外伤。
③寒冷天气引发鱼体冻伤等,使鱼体受伤。
2、破坏黏液。
鱼类体表黏液被破坏,鱼失去体表保护而易于感染水霉病。黏液破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换水过勤或换水时水温不合适,换水速度过快,过急,造成水体PH值聚变,直接刺激鱼体,破坏保护黏液。
②不经常换水,不经常消毒,导致水质差,有害物质增多,使鱼体表黏液大量脱落,鱼体表粗糙。
③用外寄药过量也可能破坏保护黏液。
3、免疫力低。
鱼本身体质较差或冬春季塘水过于清瘦使鱼体极度饥饿、营养不良等,造成鱼类免疫力低下,易感染水霉病。
发生因素
1、温度是导致水霉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温度下(5-26℃)都能生长,水霉病多发于晚冬和早春时节,当水温低于20℃时易发生此病,其繁殖适温为15-18℃,28℃时受到抑制。  
2、水体pH值影响水霉病的发生。水体pH=7.2对水霉生长最佳,水霉孢子繁殖旺盛;水体pH=6.0-8.0时候,鱼卵一般也可感染水霉,但是游动孢子的形成能力较弱;pH=4.5-5.5时水霉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
3、水体盐度影响水霉病发生。水霉菌对盐度的反应敏感。
4、水质影响水霉病发生。水质恶化严重,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容易发生水霉病。
如何危害
鱼、虾体表皮肤因物理化学因素、寄生虫或细菌感染受到损伤时,水霉菌的游动孢子侵入伤口,吸取皮肤及其组织内的营养而迅速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使组织发炎、坏死;水霉菌的着生使鱼体的负担过重,运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死亡;水霉菌产生代谢产物能分解鱼组织,随着水霉的生长,病鱼患处腐烂,继发细菌感染;水霉病传染也很快,水霉菌在寄主死后不久繁殖特别快,水霉菌具腐生性,对水产动物是一种继发性感染。 
3.png
水霉病预防 
1、提高水温
水霉病一般产生都是在低温的时候冬天或者是初春,所以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提高水温,从而预防水霉。比如在冬天的时候搭盖温棚塑料大棚,也可以在温度低的时候添加一些地下水。地下水是冬天热,夏天冷,如果成本可以承受,甚至可以烧锅炉来提高水温。
提高水温是预防水霉病的一个治本的办法。很多品种,有搭盖温棚和没搭盖温棚,水霉的发病率会差十倍。像福建的黄鳍鲷,如果有搭盖温棚,水霉病基本上是很少的,如果没有搭盖温棚水霉病就爆发严重。
2、防止感染
也就是防止真菌感染,在低温到来之前,要提前做好这些分池、选别、抓鱼等等的工作,并且要在这些操作的过程当中防止鱼体受伤。前面说过,如果在冬天又是在低盐度的水体当中,鱼体一旦受伤,感染水霉的几率是百分百的。所以每次的操作要非常小心,要细致,不要让鱼体受伤。
另外,在每次人为操作以后要做好这个消毒的工作。最好在低温来临之前,也要进行一些定期消毒的工作。在进行消毒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要控制一下用量,一定要防止过量造成鱼体的受伤中毒。
3、控制密度适当
如果密度越大,水霉感染的几率就越高。所以在养殖的过程当中,千万不要以为冬天水温低,水产动物的活动就会减少,以为这样就不容易缺氧,然后就盲目加大单位的密度,这是非常错误的。
很多人会在冬天的时候把两塘鱼合成一塘鱼,以为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其实冬天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水霉大量爆发,所以一定要保持一种适当的密度,以安全度过冬天这段水霉多发期。
4.jpg
4、管好底质和水质
在冬天一样要关注底质和水质,也一样要定期检测各项的水质指标。有些人认为冬天都不会缺氧,所以就把增氧机关了,这也是不对的。溶解氧的充足是保证水质和底质良好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指标。冬天一样要开足增氧机,保证溶解氧的充足,也要定期做一些底改和活菌。
一定要保持科学投饵。很多人因为冬天吃料慢,就盲目地拼命地喂,造成水质和底质的严重污染,从而导致水霉病的爆发。在实践中很多人就会忽略底质和水质的管理,从而导致水霉病的爆发,所以在冬天也一样要做好换水和排污的工作。
5、优良体质
体质是预防所有病害的前提,体质好了自然就不得病,反过来体质差了,什么病都有可能有。优良的体质靠管理,管理就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在冬天来临之前,可以在饲料里面添加一些营养免疫制剂,比如“复合免疫多糖”/“互渔免疫多糖”、“酶益添”/“维互渔”、“免疫促长素”/“互渔促长素”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增氧机一定要开够。很多人认为说鱼类在冬天耗氧量低,所以就不开或者少开增氧机。但他们忽略了一点,水的表面可能不会缺氧,但并不代表底层也不会缺氧,氧气一旦不够的情况下,体质就会受到损伤,这是实践当中很多人犯的一个误区。
在秋冬季节天气会比较反常多变,在天气降温或者冷空气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解毒抗应激的工作,可以泼洒一些“稳定型VC”/“包被VC”或“复合VC应激灵”/“酯化VC应激灵”等来解毒抗应激。其实每一种病害都有一个季节性的规律,可以把控一些季节的发病规律,提前做一些预防措施。
水霉病的防治
水霉是腐生的,寄生在死亡的组织上面的,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组织损伤的关系,一定会伴随着细菌的继发感染,造成伤口组织的病理坏死,从而给水霉菌菌丝向组织内部的深入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抑制真菌的滋生,还需要处理细菌的感染,增强体质,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5.jpg
一、预防
1、使用“君独净”/“君独倍特”等彻底清塘,杀灭底泥中的水霉休眠孢;
2、精细操作,减少鱼体出现伤口的机率。如运输过程中,运输密度保持适量;放苗仔细操作,防止伤鱼;特别冷的天气不放苗,防止冻伤等;
3、鱼种在越冬之前,有病的建议赶紧处理,最好不要带病越冬;无病的内服一段时间“复合免疫多糖”/“互渔免疫多糖”、“免疫促长素”/“互渔促长素”等,提高免疫力;
4、苗种放齐后,使用“铂立康”/“碘倍特”等消毒剂化水全池均匀泼洒消毒,切忌在养殖过程中直接将药物洒入养殖水体,以免造成局部浓度过高伤害养殖鱼类;从11月到次年4月底,建议至少消毒2次,放苗后一次,开春后一次;
5、冬季肥好水,调控水质,预防虫害,减少创伤;
6、将水位加深到1.8米以上,保持水体稳定,减少应激,预防气泡病。
二、治疗
治疗流程:
有虫先杀虫,再杀真菌,再杀细菌,最后解毒
1、当出现水霉病时,选择晴天上午使用“黄连康”/“源独清”+“安洁”/“碘互卫”、“水霉净”/“水霉倍净”或“真菌红克”+“铂立康”/“碘倍特”泼洒,视情况连续使用2-3次,抑制和消除水霉,每次使用间隔24-48小时,水产养殖动物体质较差时可提前使用“解独保苷素”/“保苷素”后再消毒,缓解和解除水体环境中有害毒素对养殖动物机体的影响。
2、在外泼消毒的同时可适当拌料“拦赛停”+“苷解通”/“苷血通”+“酶益添”/“维互渔”,恢复养殖动物机体抵抗力,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