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养殖底部和养殖的关系
水产养殖其实是一个“污染”的过程,养殖过程产生的残饵和粪便及死藻除了一部分为池塘生物利用,大部分都沉积在池塘底部,所以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底部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物。这些多余的有机物会引发几个的问题:
1、 形成低氧环境。塘底生物氧化分解消耗大量的氧气,形成“氧债”。使虾处于低氧的环境,体质的下降对病害的抵御能力也会下降。
2、 有害营养指标过高。过多的营养剩余,加上低氧的环境大量的兼性厌氧菌分解有机物生成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有机酸等大量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对虾有很强的毒害作用。
3、 有害藻类大量出现。底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水质的好坏。水体中藻类的繁殖所需要的营养一部分来源于底泥缓慢释放。但是过多的营养释放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底部因为酸化,Ca、Mg、Fe、Mn等微量营养以不溶性盐的形式沉积于底泥难以释放,导致营养失衡,有益藻生长受抑制,喜富营养的蓝藻、甲藻等有害藻成为优势种,水质恶化。
4、 有害菌快速繁殖。这种低氧气、高营养的环境弧菌等致病菌快速繁殖,这时如果处理不当对虾很快出现红爪、黑斑、肠炎甚至偷死等症状。
改底主要目的是减少塘底的有机物,进而减少生物耗氧量和整体池塘的营养水平。底部溶氧的提高会使弧菌等厌氧菌的繁殖受到抑制,同时减少了还原性毒害物质的积累,起到稳定菌相和提高对虾抗病力(应激减少)的作用。
此外池塘营养转化提高使得池塘营养水平维持在更合理的水平,富营养化水体的蓝藻生长受到抑制,对绿藻和硅藻等有益藻的生长更加有力,因此池塘的藻相更加趋于平衡。
二、底质与水质的关联
底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水质的好坏,水质的好坏是底质好坏的表现形式,池塘底质中缓慢释放的营养元素是水体中藻类繁殖生长所必需的。在藻类的生长繁殖过程中,除了必需的氮、磷等营养外,还需要钙、镁、铁等微量元素,而这些微量元素大部分来自底泥。如果底质恶化微量元素以不溶性盐沉积在池底的底泥中难以释放,从而导致水体中的营养失衡,水体中的有益藻类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水体的生态平衡就容易被破坏,各种有害的虫菌、有害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导致水质恶化。
三、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不良底质
1、 酸臭、腥臭地质
形成的主要原因:池塘底质微生物发酵腐败产生的有机质过多,由于池塘清淤不彻底、养殖过程中大量投饵残留大量的饵料、没有采取措施定期改良底质等。池塘的增氧设施不足,水体溶氧不足对水中的有机质氧化程度不够,没有使池底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氧化分解,从而又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中间产物,例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严重的时候池塘底质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气体如:甲烷,从而产生“冒泡”的现象。
2、 板结底质
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肥水时,多次大量使用化肥,经常使用硫酸铜等重金属杀虫杀菌,在养殖中期有大量使用生石灰,造成池塘底质与水体之间的气体、营养元素等交换受阻,水环境的缓冲能力差,造成底质板结。
3、 “起泥皮”底质
形成的主要原因:池塘里的藻相菌相不平衡,大量老化死亡藻类沉积在池底没有有益菌去分解,在温度升高时变成浮皮,而且还会在水面产生大量的泡沫。
4、 发黑底质
这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底质问题,形成原因比较复杂,例如:大量残饵粪便腐败、池底有机质过多有害菌的发酵、池底长期缺氧。最终长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为有害的虫菌提供了滋生的有利环境。
5、 其他底质
还有一些底质比如:“丝藻”底质(水质清瘦,水体养养元素不平衡底部丝状藻、青苔等大量繁殖)、“浑浊”底质“(水体中悬浮物大量的沉积在底部,降低水体的自净能力)、”偷死“底质(池塘底质长期缺氧,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造成养殖的水产动物底部中毒而死)。
四、如何判断底是否恶化?
1、开增氧机时,产生的泡沫不易散开,或泡沫发黄、发黑并且有臭味,水的粘性增加。
2、下风口有油膜,油膜呈现黄色或者黑色,水体分层并呈现水色不一致。
3、池塘边或者料台附近,晴天可见冒气泡或有烟雾上升感。
4、水变的浓稠,水体pH值早晚基本无变化。
5、打捞底泥,底泥呈现发黑、发臭、发粘等。
五、改底的三种措施
1、物理改底
在实际养殖中,物理方法改底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清塘挖淤,一般在冬季或早春等进行。这种方式比较适合碱性底质的池塘,可以只推1/2或者1/3的面积,这样既能达到改底效果,下一造培水也比较容易。二是增氧机,通过开增氧机曝气也可通过上下水层的交换改善底部环境,减缓底部黑化。三是使用沸石粉等底部改良剂,可以吸附水体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但不能从根本解决底部问题。
2、化学改底
常用的化学改底产品有生石灰、季磷盐、粒粒氧、过硫等。生石灰适用于清塘或者水体碱度、硬度偏低的池塘。具有杀菌和提高水体碱度硬度的作用。在养殖过程中可以使用季磷盐、粒粒氧等复合型的底质改良剂,能快速去除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而过硫酸氢钾复合盐作为第五代改底消毒类产品因“三无”特性以及良好的使用效果受到广大养殖户追捧,不仅能够消毒杀菌增氧,还能提高池底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有益菌成为优势种群。
3、生物改底
利用微生物的分解功能进行改底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比如芽胞杆菌、光合细菌和一些EM菌都具有改良底部的作用。但是因为很多生物改底产品耗氧严重,所以常规使用最好选用不耗氧或者微耗氧的菌,不仅能减少塘底发黑发臭现象,而且对水质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因此,基于以上三点,在我们的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养殖情况进行选择,放苗前期可以使用“鱼虾菌毒净”进行清塘处理,除去池塘中的水生昆虫、蛙卵、螺蛳和蚂蟥及寄生虫和致病菌等。待放苗后,可以选择使用“水维康”、“高活性芽孢杆菌”、“底改酵素”等微生物改底,也可以选择“金盾全能”、“铂盾全能”、“虾蟹底康”等过硫改底,前期建议10-15天改底一次。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投喂量的增加及藻类的新陈代谢,导致池底当中残饵、粪便及浮游动植物尸体量增加,这些有机质在底部发酵很容易造成水体缺氧,此时最好使用化学增氧改底(5-7天),如使用“金盾全能”、“铂盾全能”、“虾蟹底康”配合“安进巨能氧”,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