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安进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秋分之后、金秋十月,水产养殖要如何管水、防病、保丰收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0-10-09 10:59:55  阅读:1次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到了秋分时节,随着日照强度减弱,夜间常晴朗少云,地面辐射散热快,故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因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尤其最低气温下降幅度明显,因此我国各地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之间的温差逐步加大。
加强水质管理
秋分时节,冷空气频繁南下,往往气候凉爽、天气晴朗。养殖水体表层水温下降厉害,到傍晚或前半夜易引起上下层水体的垂直对流,溶氧量较高的上层水,下沉后,被下层的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氧化所消耗,原下层的低溶氧水上浮后,又因时间关系而未能获得氧气的补充,从而使得整池水的溶氧量降低,因此比较容易发生缺氧。另外,因为水的垂直对流,还可能造成底层的有毒还原物质如硫化氢等上升到上层水体,对池中养殖生物不利。
同时,当进入秋季,日照减少,光合作用不强,水体中溶氧量求大于供,如遇连绵阴雨或大雾,光照条件更差,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更弱,养殖水体中溶氧的补充量就更少。但池中养殖对象的呼吸作用,以及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因此水中溶氧求大于供,造成水体水质恶化,易引发各种病害发生。因此秋分时节,应加强养殖水体水质的调控和管理,改善养殖环境。白天可以延长开增氧机的时间,可使用涌浪机打破水体形成的热阻力,使上下水体对流,及时将上层高溶氧水体与下层低溶氧水体形成交换,氧化下层水体的氧债,避免晚上缺氧。而到晚上,涌浪机则不能开启,可多准备一些化学增氧药物,如“安进巨能氧”、“高溶氧”、“昼夜氧”等。防止夜间缺氧。平时定期使用“鱼虾菌毒净”、“铂立康溶液”或“铂立康泡腾碘”等消毒养殖水体,定期使用“底复壮”、“强氧底净”、“底源康”等底质改良剂或“聚能菌素”、“安进菌霸”、“活水益生素”等微生态制剂改良生长环境,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
科学投喂
9、10月份气温、水温适宜,正是鱼类摄食、生长最佳的温度区间(22~28℃),是养殖动物的“黄金生长期”。此时,养殖户可根据自己塘口情况,如存塘量及吃食情况,合理投喂优质饲料,适当加大投饵率、适当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也可在饲料中添加“转肝灵”、“肝血通”、“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等免疫增强剂和营养物质,提高养殖对象的体质,加快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在饲料的选择上,可以尽量选择膨化饲料,以减少饲料的浪费、增加饲料利用率,同时减少水体中氧债的产生。
注意不要长期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以免破坏肠道菌群平衡,诱发肠炎。养殖户可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群”、“聚能菌素”、“红法夫酵母”等有益微生物制剂,使其在肠道形成优势种群,不仅可以加快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还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可在饲料中添加“免疫促长素”、“酶益添”和“复合免疫多糖”等,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应及时捕捞上市,保持养殖池内合理放养密度。
病害防治
一、重点关注疾病
1、水霉病:淡水养殖鱼类均可发生,流行水温10~20℃,各养殖地区均需做好预防。
2、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虹鳟,发病水温为8~15℃,鱼龄越小对该病越敏感。北京、河北、辽宁、山东、甘肃、青海等集中流水养殖区需重点关注。
3、“鳃出血”病(病原是鲤疱疹病毒2型):主要发生对象为鲫鱼,发病水温为15~25℃。近两年在江苏省异育银鲫主养区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在河北、湖北、安徽等养殖区也有发生,呈现出多地蔓延的趋势,江苏、河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鲫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4、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鱼和锦鲤,发病水温为18~30℃,尤其在22~28℃易发生。广西、江苏、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需重点防控。
5、鮰类肠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斑点叉尾鮰,流行水温24~28℃。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鮰鱼集中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6、指环虫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鳗鲡等鱼类,尤以鱼种最易感染。多数种类的指环虫繁殖适宜水温为20~25℃。各淡水鱼主养区均需做好预防。
7、小瓜虫病: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15~25℃,各种淡水鱼类、洄游性鱼类及观赏鱼类均可感染,尤其以鱼种易感。
8、河蟹颤抖病:发生对象为河蟹,池塘、稻田、苇田、网围养殖河蟹均会发生,江苏、辽宁、安徽、湖北等河蟹养殖区需重点防范。
二、其他关注疾病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鲫、鲂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特点是发病鱼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尤其多呈急性流行,发病后死亡率高,特别是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过后水温仍在25℃以上时最为严重,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2、细菌性肠炎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草鱼、青鱼、鲤、鳙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在水温高于18℃时流行,25~30℃为流行高峰。从鱼种到成鱼都可发病,且死亡率较高。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3、刺激隐核虫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大黄鱼、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刺激隐核虫的最适发育水温为25℃左右,夏、秋两季是该病的高发期,特别是台风过后,海区环境变化大,鱼体抵抗力差时更易暴发。福建、浙江等大黄鱼网箱养殖区及沿海省份需重点防控。
4、白斑综合征: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发病水温20~28℃。
5、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6、红腿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该病发生多与养殖环境池底污染和水质不良有关。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