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疾病是淡水鱼类养殖期间危害性最大、流行范围广、流行季节长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疾病主要由嗜水气单孢菌、柱状纤维黏细菌、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弧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从鱼种到成鱼均可感染,该疾病一般在4-10月份盛行,尤其在高温季节最容易大面积爆发。
淡水鱼类(四大家鱼、淡水鲈鱼等)在养殖过程中,最常见的细菌性疾病主要有细菌性出血病(又称败血症)、烂鳃、赤皮(溃烂)、肠炎等疾病,严重威胁淡水鱼类的生长安全,加上近期全国主养殖区都面临着高温天气,该疾病发病率呈扩大之势,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
本文主要阐述该病及并发症的发病原因、症状及有效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最大程度上帮助养殖朋友们降低因该病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一、发病原因
一般来说,鱼类细菌性疾病感染或爆发是鱼、细菌和生态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正常情况下,这三者在水体中处于动态平衡,并不会引起鱼类得病。细菌性疾病的爆发多源于水质长期恶化(有机质过多)、鱼类免疫力下降、天气突变(温度过高)等因素,导致水中三者动态平衡被打破,处于静态中的致病菌被“激活”,并在该环境中迅速大量繁殖,占据种群优势,进而产生毒素导致鱼类感染,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后果将不堪设想。
二、常见疾病及防治措施
1、细菌性出血病
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孢菌引起,发病初期,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体表两侧和鳍条基部轻度充血,肠内有少量食物,严重时体表出血,尤以头部和腹部最为严重,部分鳞片脱落,眼球红肿,腹部膨大有腹水,解剖可见肝、胆、脾、肾肿大,脾呈紫黑色,肠道充血,肠腔内有多量液体或气泡。
防治措施:鱼苗放养前,清除塘底过厚淤泥,充分曝晒,使用“鱼虾菌毒净”、“安洁”或“安泰”等进行清塘、消毒。一般该病主要发生在有机质过多的池塘,水质较浑浊,因此养殖期间定期使用“金盾全能”或“铂盾全能”改底调水,抑制有害病菌的滋生繁殖。发病初期,全池泼洒“安洁”或“安泰”,每天一次,连续两天,同时使用“复合免疫多糖”+“肝血通”/“渔乐健”/“转肝灵”内服拌料,每天两次,连喂两天。病发严重时,可拌料内服“复合免疫多糖”+“血立止/黄连康”+“酶益添”,每天两次,连喂三天,第四天根据鱼病情况调整为每天一次,连用3-5天。
2、细菌性烂鳃病
该病主要由柱状纤维黏细菌或柱状屈桡杆菌引起:发病初期主要表现游塘、反应迟钝,鳃丝发炎、肿涨,鳃上粘液增多,体表正常,随着病情恶化时,停食、体色发暗,鳃丝有污泥、苍白,鳃小片腐烂。
防治措施:多发生在极端天气,如暴雨过后,水质变浑浊,池塘平衡被打破时。发病初期外泼“鳃立净”,两小时候后用“铂诺威”消毒,每天一次,连用三天。同时拌料内服“复合免疫多糖”+“出血烂鳃停”+“诺立康”,每天两次,连用3-5天。用药三天后,根据水质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水措施。
3、细菌性赤皮(溃烂)病
该病主要由弧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屈桡杆菌等引起:发病初期体表会出现红色小斑点,随病情发展,斑点发生扩大、溃烂,鱼鳍变红、脱落,肌肉腐烂。该病一般6月份开始发生,一直持续到10月份,发病范围广,感染率高。
防治措施:外泼“铂立康泡腾碘”、“安洁”或“铂立康溶液”,每天一次,连用三天。同时拌料内服“酶益添”+“出血烂鳃停”+“复合免疫多糖”,每天两次,连用3-5天。
4、细菌性肠炎病
该病主要由点状气单胞菌引起:该病是淡水鱼类最为常见的疾病,发病鱼体通常发黑、消瘦,肠壁充血发红,严重着腹部肿胀,肛门红肿突出,挤压会有黄色粘液流出,解剖发现肠内充满粘稠物,肠内壁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肝脏坏死。
防治措施:此病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高温天气导致鱼类吃食减慢,体质下降,细菌趁虚而入,因此从源头上把控饲料的品质,投喂冰鲜鱼的要保证新鲜。定期泼洒或拌料“酶益添”、“活力肽”或“复合免疫多糖”,提高机体抵抗力。发病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安进大蒜素”,同时内服“安肠清”+“白便白斑宁”+“酶益添”,每天两次,连用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