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霉病作为一个不是鱼病的鱼病一直困扰着很多养殖户,其实水霉病并不是鱼体自身系统出了问题,而是像寄生虫一样寄生在体表的一种真菌引起的“鱼病”。
水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疾病,多种水生动物均易发生,尤其我国南方发生严重。一旦感染水霉病,病灶部位容易溃烂继发细菌感染,严重的死亡率可达70%,每年给我国水产养殖造成很大损失。如何有效防治水霉病?了解这十个问题很关键。
一、水霉病有什么特点?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长毛病”、“肤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疾病,在我国淡水养殖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和绵霉菌丝为有横隔的多核体,它分为内菌丝和外菌丝。内菌丝深入皮肤的部分起附着作用,分枝特别多,有的甚至深入肌肉组织。外菌丝在体表外的,形成肉眼能看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因而称此病为 “白毛病”。
二、水霉的特性与症状
水霉在淡水水域广泛存在,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5~26℃),繁殖适温为13~18℃。水霉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鲤科和鲑科鱼类、河鲈、鳗鲡以及虾等对水霉都具有易感性,同一种致病性水霉菌对鱼体和鱼卵均有致病性,水产动物各个生长阶段都可感染水霉。水霉主要寄生在鱼体伤口和死卵上,危害养殖鱼类和降低鱼卵孵化率,且极易发生水霉病的传染并迅速蔓延,造成大量鱼死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症状:
1、鱼体,得水霉病一般霉菌从伤口侵入,随着病情的发展内菌丝深入肌肉,吸收鱼体营养,外菌丝似白色绵毛状;细菌继发感染,出现赤皮、出血、烂身等;渗透压失调,蛋白质等有机物渗出,导致鱼大量死亡。
2、鱼卵,每年的家鱼人工繁殖季节在鱼卵的孵化过程中,受害的鱼卵上感染水霉,菌丝呈放射状,故称为“太阳籽”。
三、水霉病的病因
1、体表外伤。
体表伤口被真菌孢子感染易诱发水霉病。体表外伤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在捕捞和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如经常拉网,导致鱼体出现外伤。
②寄生虫感染形成体表外伤。
③寒冷天气引发鱼体冻伤等,使鱼体受伤。
2、破坏黏液。
鱼类体表黏液被破坏,鱼失去体表保护而易于感染水霉病。黏液破坏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换水过勤或换水时水温不合适,换水速度过快,过急,造成水体PH值聚变,直接刺激鱼体,破坏保护黏液。
②不经常换水,不经常消毒,导致水质差,有害物质增多,使鱼体表黏液大量脱落,鱼体表粗糙。
③用外寄药过量也可能破坏保护黏液。
3、免疫力低。
鱼本身体质较差或冬春季塘水过于清瘦使鱼体极度饥饿、营养不良等,造成鱼类免疫力低下,易感染水霉病。
水霉病—低温期第一杀手,养殖户苦不堪言,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安进水产研发中心专家组历经数年,精心研制而成,让养殖更加事半功倍,“真菌红克”+“水霉净”系列组合,不仅对水霉、鳃霉有极强的穿透和剥离作用,又能消除霉菌滋生诱因,收敛止血,修复创伤,改善水体,净化水质!
四、影响水霉病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1、温度是影响水霉病的发生的关键因素。不同温度下(5-26℃)都能生长,水霉病多发于晚冬和早春时节,当水温低于20℃时易发生此病,其繁殖适温为15-18℃,28℃时受到抑制。
2、水体pH值影响水霉病的发生。水体pH=7.2对水霉生长最佳,水霉孢子繁殖旺盛;水体pH=6.0-8.0时候,鱼卵一般也可感染水霉,但是游动孢子的形成能力较弱;pH=4.5-5.5时水霉的生长完全受到抑制。
3、水体盐度影响水霉病发生。水霉菌对盐度的反应敏感。
4、水质影响水霉病发生。水质恶化严重,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容易发生水霉病。
五、水霉病如何危害养殖动物?(致病机理)
当鱼、虾体表皮肤因物理化学因素、寄生虫或细菌感染受到损伤时,水霉菌的游动孢子侵入伤口,吸取皮肤及其组织内的营养而迅速生长,菌丝与伤口的组织细胞缠绕粘附,使组织发炎、坏死;水霉菌的着生使鱼体的负担过重,运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死亡;水霉菌产生代谢产物能分解鱼组织,随着水霉的生长,病鱼患处腐烂,继发细菌感染;水霉病传染也很快,水霉菌在寄主死后不久繁殖特别快,水霉菌具腐生性,对水产动物是一种继发性感染。
六、水霉病发生原因有哪些?
因捕鱼、运输、翻箱、注射疫苗等操作不慎,造成鱼皮肤损伤,鱼体存在伤口,给水霉属、绵霉属真菌造成感染的机会;鱼类由于应激、摄食不足、营养不良等导致免疫力低下,给水霉菌的入侵感染创造机会;早春温度低,藻类和益生菌繁殖速度慢,水体有机质多,给水霉菌生长创造条件;在水霉病发生的季节,没有及时使用杀水霉菌的产品消毒,水体中水霉菌过多。
七、对水霉病有哪些错误认识?
1、认为只有低温季节发生水霉病,其实水霉病在15-18℃水温最易发生。
2、认为鱼体表看不到白毛就没发生水霉病,其实看到白毛的时候时水霉病已经是后期。
3、认为水霉病不会导致鱼大量死亡,水霉病会导致着生部位溃烂继发细菌感染,严重的死亡率达70%。
4、有些认为用二氧化氯、苯扎溴铵等普通消毒剂可预防水霉病,一定用抑制或杀灭真菌的消毒剂预防水霉病。
八、怎么诊断水霉病?
1、可以用显微镜确定是否感染水霉。在感染早期取病变处组织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灰白色菌丝,此时治疗相对容易。
2、可以通过菌丝长短判断水霉病严重程度。在感染后期病变部位肉眼可观察到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此时病菌菌丝已经深入肌肉,治疗较难。
3、水霉病的严重程度也可以通过病斑形状判断。病变部位的病斑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现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甚至骨骼裸露。
4、根据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判断水霉病的严重程度。发生水霉病的病鱼食欲减退、行动呆滞,运动失常,最终食欲减退衰竭而死亡。
九、水霉病的预防
知道引起水霉病的主要七大原因以后,就可以针对这七大原因,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水霉病如果做到位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1、提高水温
大家都知道夏天是很少有水霉病的,水霉病一般产生都是在低温的时候冬天或者是初春,所以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提高水温,从而预防水霉。比如在冬天的时候搭盖温棚塑料大棚,也可以在温度低的时候添加一些地下水。地下水是冬天热,夏天冷,如果成本可以承受,甚至可以烧锅炉来提高水温。
提高水温是预防水霉病的一个治本的办法。很多品种,有搭盖温棚和没搭盖温棚,水霉的发病率会差十倍。像福建的黄鳍鲷,如果有搭盖温棚,水霉病基本上是很少的,如果没有搭盖温棚水霉病就爆发严重。
2、提高盐度
研究表明,盐度超过8‰的时候,水霉的发病率是大幅下降的。当然各个品种对盐度的耐受力是不一样的,有些淡水品种不一定能承受高盐度,所以根据各个品种不同的耐受力,在低温水霉爆发之前,添加一些海水或者地下咸水,或者人为的补充一些盐巴,也可以补充一些海水晶等等,来适当提高盐度,以抵抗水霉病的爆发。
如果是在海水的养殖池塘或者是鱼排上面,基本上是看不到水霉的,在盐度越高的情况下,真菌就越少见。因此在一些高盐度的品种当中,如果把盐度提高到一个它能够耐受的一个范围,盐度越高,这个品种的得水霉的概率就越低。所以提高盐度是预防水霉的一个非常实用的一个诀窍。
3、防止感染
也就是防止真菌感染,在低温到来之前,要提前做好这些分池、选别、抓鱼等等的工作,并且要在这些操作的过程当中防止鱼体受伤。前面说过,如果在冬天又是在低盐度的水体当中,鱼体一旦受伤,感染水霉的几率是百分百的。所以每次的操作要非常小心,要细致,不要让鱼体受伤。
另外,在每次人为操作以后要做好这个消毒的工作。当然,在没有进行这些操作的时候,最好在低温来临之前,也要进行一些定期消毒的工作。在进行消毒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要控制一下用量,一定要防止过量造成鱼体的受伤中毒。
4、寄生虫的防控
寄生虫一旦感染以后就会造成鱼体的受伤,也会造成鱼体因为痒痛,去绳子、柱子或者池底进行刮擦导致受伤,进而感染霉菌。所以在低温季节一定要提前杀灭寄生虫,在杀完寄生虫以后也要做好一个消毒的工作,收敛伤口。
另外,在使用杀虫剂的过程当中注意千万不要用药过量。在用药过量的情况下,很容易就造成鱼体因为用药的中毒受伤,进而感染水霉。因为用杀虫药用得过重,鱼类在冬天感染水霉的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5、控制密度适当
如果密度越大,水霉感染的几率就越高。所以在养殖的过程当中,千万不要以为冬天水温低,水产动物的活动就会减少,以为这样就不容易缺氧,然后就盲目加大单位的密度,这是非常错误的。
很多人会在冬天的时候把两塘鱼合成一塘鱼,以为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其实冬天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水霉大量爆发,所以一定要保持一种适当的密度,以安全度过冬天这段水霉多发期。
6、管好底质和水质
很多人在冬天不再去关注底质和水质的情况,没有检测水质,这是不对的。在冬天一样要关注底质和水质,也一样要定期检测各项的水质指标。也有些人认为冬天都不会缺氧,所以就把增氧机关了,这也是不对的。溶解氧的充足是保证水质和底质良好的一个重要的一个指标。冬天一样要开足增氧机,保证溶解氧的充足,也要定期做一些底改和活菌。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保持科学投饵。很多人因为冬天吃料慢,就盲目地拼命地喂,造成水质和底质的严重污染,从而导致水霉病的爆发。在实践中很多人就会忽略底质和水质的管理,从而导致水霉病的爆发,所以在冬天也一样要做好换水和排污的工作。
7、优良体质
体质是预防所有病害的前提,体质好了自然就不得病,反过来体质差了,什么病都有可能有。优良的体质靠管理,管理就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在冬天来临之前,可以在饲料里面添加一些营养免疫制剂,比如“复合免疫多糖”、“酶益添”、“免疫促长素”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增氧机一定要开够。很多人认为说鱼类在冬天耗氧量低,所以就不开或者少开增氧机。但他们忽略了一点,水的表面可能不会缺氧,但并不代表底层也不会缺氧,氧气一旦不够的情况下,体质就会受到损伤,这是实践当中很多人犯的一个误区。
在秋冬季节天气会比较反常多变,在天气降温或者冷空气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解毒抗应激的工作,可以泼洒一些“稳定型VC”或“复合VC应激灵”等来解毒抗应激。其实每一种病害都有一个季节性的规律,可以把控一些季节的发病规律,提前做一些预防措施。
十、 水霉病的治疗
水霉是腐生的,寄生在死亡的组织上面的,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治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组织损伤的关系,一定会伴随着细菌的继发感染,造成伤口组织的病理坏死,从而给水霉菌菌丝向组织内部的深入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治疗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抑制真菌的滋生,还需要处理细菌的感染,增强体质,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使用“鱼虾菌毒净”等彻底清塘,杀灭底泥中的水霉休眠孢;
2、精细操作,减少鱼体出现伤口的机率。如运输过程中,运输密度保持适量;放苗仔细操作,防止伤鱼;特别冷的天气不放苗,防止冻伤等;
3、鱼种在越冬之前,有病的建议赶紧处理,最好不要带病越冬;无病的内服一段时间“复合免疫多糖”、“免疫促长素”等,提高免疫力;
4、苗种放齐后,使用“水霉净”或“安净”等消毒剂化水全池均匀泼洒消毒,切忌在养殖过程中直接将药物洒入养殖水体,以免造成局部浓度过高伤害养殖鱼类;从11月到次年4月底,建议至少消毒2次,放苗后一次,开春后一次;
5、冬季肥好水,调控水质,预防虫害,减少创伤;
6、将水位加深到1.8米以上,保持水体稳定,减少应激,预防气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