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养殖池塘亚硝酸盐偏高是一种比较普遍而又令养殖户发愁的现象,众所周知,降解亚硝酸盐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据安进水产一线市场反馈,有不少养殖户因为池塘亚硝酸盐偏高,而导致虾塘排塘率升高,尤其是在养殖放苗初期表现的更为突出,如罗氏沼虾在大棚暂养期及对虾的温棚养殖等,有很多养殖户的池塘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甚至会达到1毫克/升以上,虽然短时间内观察不出它对虾苗有很明显的危害,但如果虾苗长时间处于这种亚硝酸盐偏高的水体中就会出现一系列异常情况,比如虾体发红、游塘、蜕壳不遂、摄食量减少甚至零星死亡等现象。
一、前期亚硝酸盐超标的原因
1、施肥不当造成亚硝酸盐超标
养殖前期单细胞藻类是水体中必不可少的浮游生物,一方面能给苗期提供天然饵料,另一方面还可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促进氮的良性循环,从而减少亚硝酸盐的蓄积。而藻类繁殖的第一限制性元素就是氮,这就要求水体中必须拥有氮元素,大部分养殖户习惯用高浓肥、化肥(尿素、碳铵、氯化铵等),这些肥料含氮量较高,用后水色来得较快,但往往由于养殖户过会信赖这些化肥,在用法用量和施肥时间上控制不当(比如施肥后正好赶上阴雨天),导致藻类繁殖速度减慢,从面使氮肥蓄积在水体上,氮的循环系统受到阻碍,这样氮元素必然会逐渐变为亚硝酸盐,导致亚硝酸盐偏高。
2、饲料投喂引起亚硝酸盐超标
有些养殖户说,他什么肥料都没用,怎么亚硝酸盐也偏高呢?一方面可能和外源水有关,另一方面,虾苗在刚放入大棚时,投喂的都是鸡蛋、虾片等高蛋白物质,而食物在虾类肠道中的停留时间本身就比较短,再加上虾苗个体又比较小,食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更短。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高蛋白质通过粪便排入水体(通常在虾苗期食物中会有50%左右的蛋白被浪费),再加上部分养殖户投喂不当,这势必会造成水体中氮元素的积累,从而引起亚硝酸盐超标。
3、水温的影响
一般外源水水温较低,即使亚硝酸盐高也只不过在0.2~0.3毫克/升,而由于大棚在放苗前必定要将水温升起来,这样就会使池底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各种细菌苏醒繁殖,比如亚硝化细菌(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化细菌(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而亚硝化细菌比硝化细菌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繁殖速度也远远快于硝化细菌,这样就会使亚硝酸盐不断蓄积升高。所以,很多养殖户在放苗前测得亚硝酸盐比较正常,而在水温升高放苗后测得亚硝酸盐突然升高。
4、天气的影响
一般情况在晴天的时候,藻类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可以促进水体中氮的良性循环,从而减少亚硝酸盐在水体中的蓄积,一旦天气变坏,水体出现“倒藻”、”转水”等现象时,亚硝酸盐就容易蓄积升高。
二、水体亚硝酸盐超标的征兆
1、池水变浑浊或变清(水体中的有益藻类数量减少)
2、水色发生突变(也就是“转水”或“倒藻”现象),由原来的绿色变成后来的红色或黑色。
长期偏高对虾苗影响:①精神差、萎靡不振,出现浮苗、打团等现象;②严重时会出现“席苗”现象,通常聚集在沙头周围死亡;③蜕壳不遂,生长受阻;④甲壳发红;⑤游塘。一般刚运来的虾苗由于经过长途运输处于疲劳状态,放苗前亚硝酸盐要在0.6毫克/升以下,超过0.8毫克/升就容易 使刚放水的虾苗出现打团、浮苗的现象。亚硝酸盐偏高短时间内看不出对虾类有什么影响,因虾类是血蓝蛋白,所以亚硝酸盐对其毒性较小(有待探讨),长期偏高会影响虾类的蜕壳生长,一般在蜕壳期,超标严重的会有浮苗甚至死苗的现象发生。
三、养殖水体亚硝酸盐毒性机理及危害
亚硝酸离子通过对虾的呼吸系统进入到血液循环,可将血液中的亚铁血蓝蛋白氧化为高铁血蓝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养殖水产动物缺氧或中毒。亚硝酸盐偏高对对虾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虾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时会大量上浮,严重时直接导致死亡,对虾亚硝酸盐急性中毒死亡的案例不多见,特别是海水养殖池塘更不易出现。
2、亚硝酸盐偏高的危害更主要是表现在对虾蜕壳期。会引起蜕壳期的对虾因为缺氧、中毒而蜕壳不遂,出现大量软壳虾,常常引起蜕壳期大量“偷死”。蜕壳期对虾需要更多的氧气,而亚硝酸盐偏高会影响对虾对水体中氧气的吸收。
3、对虾养殖池塘水体长期亚硝酸盐偏高,对虾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下降,容易诱发白斑症病毒病和弧菌病,增加对疾病的易感性。
亚硝酸盐的毒性与水体的pH值和盐度有密切关系,pH值越高亚硝酸盐的毒性越小;盐度越高,硝酸盐的毒性越小。对虾对亚硝酸盐的耐受值与水体中pH值和盐度有关。
四、亚硝酸盐为何难降或容易反弹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降解亚硝酸盐的产品,第一种:氧化性改良;如过氧化氢、过碳酸钠、过氧化钙;第二种:氧化还原性:如硫代硫酸钠;第三种:吸附性改良:腐植酸钠、硫酸铝钾、聚合氯化铝等。第四种:微生态菌种;
池塘亚硝酸盐主要产生于底部,因为残料、排泄物主要积聚在底部,底部相对溶氧又是低的,大量的残料、排泄物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不断产生亚硝酸盐,通过水体对流进入水体。
氧化性是通过强氧化物把亚硝酸盐氧化掉;缺点用量小了作用不大,用量大了容易引起水生动物应激,破环水体藻相、菌相;还原性是短时间把亚硝酸盐还原成硝酸盐;吸附性主要是聚合水体中有毒物质,提高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间接降低亚硝酸盐;微生态法是利用微生态有益菌种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在水中增值占有空间,使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和氮气。缺点是费用大受天气影响等。
五、误区
1、亚硝酸盐防控的误区:
养殖户测出亚硝酸盐超标不顾一切的想迅速降解亚硝酸盐浓度,但事实亚硝酸盐浓度突变产生的应激比短时间亚盐浓度对鱼虾的危害要大得多。应采用缓降的措施比较安全。
2、盲目加大增氧剂的使用量
亚硝酸盐中毒并非是水体中溶氧不够,而是鱼虾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下降,导致鱼虾血液中的溶解氧不足,出现缺氧症状,仅使用过量的增氧剂无法解决鱼虾血液缺氧的问题,反而大剂量化学增氧剂遇水反应放氧加剧了鱼虾的应激反应,还会破坏水体藻相菌相。
3、错误的大量使用絮凝剂和吸附剂
水质过于老化或暴雨过后水呈黄泥色透明度过低,适量的使用絮凝剂、吸附剂可以达到净水提高透明度增加水体光合作用的效果。如亚硝酸盐超标大量使用就会把亚盐浓缩聚集于池底使表层亚盐降低底层升高,鱼虾在这种环境生活就会慢性中毒偷死;倘若遇到极端天气暴雨就会上下水体急剧对流,引起反塘和病害爆发等情况。
4、过量滥用生态剂
生态剂一般指的是活菌数克含量多少亿个,施入水中能够马上适应水体环境复活,成优势种而与有毒有害物质竞争空间。有些菌种如硝化菌、反硝化菌本身就能利用水体中的亚硝酸盐、氨氮等。大部分有益菌都是好氧菌,如果用量过大水中氧不够用,容易引起缺氧浮头,菌种不纯不但没有效果还会污染水质。
六、防控预防
1、理化方法
清除池底淤泥,减少池中的有机物,同时定期换水,这是预防亚硝酸盐浓度过高的根本途径,但受实际条件所限,一般较少采用;另外,研究发现,高浓度的氯离子可降低亚硝酸盐对养殖动物的毒性,因此生产中一旦发现亚硝酸盐过高,可以采取全池泼洒“解毒应激灵”、“绿速消”、“鱼虾菌毒净”的方法来解毒。但要控制氯离子和亚硝酸盐的比率在6:1以上较好,过多的添加容易造成水质盐化;
在循环养殖系统中,较好的办法是在过滤系统接种活性污泥(用“亚硝速净”、“亚硝盐速降”、“红螺壮”、“聚能菌素”培养成的菌团);有的还原剂能将亚硝态氮还原为易挥发气体,但维持时间短,只适于亚硝酸盐中毒急救。
2、施用微生态制剂调节
当前使用的微生物制剂有“红螺壮”、“乳酸菌群”、“聚能菌素”等有益菌类,其作用机理是修复水体微生态环境,间接增加水体溶解氧,并使底质疏松透气,有利于有机质的完全分解,间接的促进硝化作用。
3、藻类净化
小球藻、小环藻等单细胞藻类对池塘水体的亚硝态氮除去率达88.1%,因此,当水体中亚硝酸盐超标时,可以使用“球藻壮”、“硅藻壮”等快速补充水体单细胞藻类,达到快速降解亚硝酸盐的作用。
在亚硝酸盐过高的危急情况下,首先“亚硝特攻”、“亚硝速净”、“亚硝净”、“底改酵素”和“安进巨能氧”快速吸附、络合、沉降、转化大量亚硝酸盐,然后再配合使用“亚硝盐速降”和“硅藻壮”等产品,快速疏通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的通道,然后再通过单细胞藻类的合成代谢利用硝酸盐,尽而实现畅通无阻的氮循环,从根本上解除亚硝酸盐的积累超标问题。
总之,解决池塘亚硝酸盐超标问题,还是以预防为主,在投料期间定期使用颗粒微生态制剂,分解底部的残料、排泄物,可以很好的预防水体亚硝酸盐升高。养殖过程中注意水质、底质的科学调控,以微生态制剂调控为主;养殖过程要重视底部溶氧,底部是池塘水质问题的根源,充足的溶氧有利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转化。亚硝酸盐较高时先用化学降亚硝酸盐产品急救,之后用微生态制剂维护池塘的生态平衡,为养殖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养殖动物健康生长,提升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