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初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兽医大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兽医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广大兽医从业者,特别是执业兽医,要吃准吃透兽医工作的新定位、新内涵,主动承担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
“十二五”时期,执业兽医制度作为兽医行业的基本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历程,执业兽医人数持续增加,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据统计,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实施以来,全国共有76868人取得了执业兽医资格,其中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的39808人,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的37060人。执业兽医已经成为动物疫病诊疗和提供兽医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为保护人与动物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望未来,执业兽医应主动承担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于康震指出,首先,要主动发挥在动物诊疗和疫病防控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其次,要积极参与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兽医卫生管理;再其次,要勇于承担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责任。
兽医公共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是兽医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政府兽医人员主要从事兽医公共事务管理,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兽医从业人员则主要提供兽医社会化服务。于康震表示,长期以来,我国兽医工作偏重于强化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存在责任不清、权责不对等的现象,导致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严重滞后。
当前,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法定责任逐步明确,政府兽医部门将更加注重履行宏观指导和监督执法职能,养殖、经营、屠宰等市场主体也要按照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主体责任,在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寻求社会化的兽医服务。
执业兽医不仅是动物诊疗行业的主要力量,更要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发挥自身专业和技术优势,动员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社会资源进入兽医服务领域,组建技术合作、资本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兽医服务组织,提高兽医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十三五”时期取得显著发展。
农业部作为全国执业兽医主管部门,历来重视执业兽医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在不断强化行业规范和管理的同时,积极拓宽执业兽医的就业渠道与需求面,努力提升执业兽医的社会地位及“含金量”。通过制定《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赋予执业兽医对兽用处方药的排他性处方权利;通过修订《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扩大了执业兽医的注册范围,并赋予助理执业兽医师在一定期限内可以依法注册执业并开具兽医处方笺的权限。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据悉,为更好地建设和发展好执业兽医这支队伍,农业部正在着力推动两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兽医人员管理立法进程,在现有兽医法律规范的基础上,组织专门人员研究起草《兽医法(草案)》,力争为兽医人员管理和服务提供更高层次的法律保障;二是积极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正在研究将兽医公共管理职能中的技术支撑和服务部分以“政府购买服务”等适当方式交由具备资质的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承担,扩大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空间。
预计,未来5年我国对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等兽医从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