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是非常简单的一种水生动物,只有简单的消化系统:胃、肝胰脏、肠道。而肝胰脏是南美白对虾最大的免疫器官,有排毒、解毒功能;肝胰脏是南美白对虾最重要的部位,当水体环境被破坏,养殖环境恶化,肝胰脏负担加重,会出现肝胰脏受损等症状;形成肝肿大,肝萎缩、糜烂等现象进而造成南美白对虾偷死的发生。
转肝期其实就是肝胰腺的快速发育成熟期。肝胰腺在对虾中就是辅助消化器官,故转肝后虾摄食会增多。虾摄食饵料转换期,肝负担可能加重。这个时期称为“转肝期”。在此应特别注意在虾苗上料台这段时间,时长大约5—7天;另外一次在80—100支这段时间。这期间是对虾完善肝胰腺功能的时期,肝胰腺负荷加重易发病(萎缩、发红、发白、肿大、坏死等)。所以转肝期的养护至关重要。
一、你真的了解转肝期吗?
一般在对虾养殖18~22天以后,肝胰腺会处在一个快速发育期:此时肉眼观察对虾,会发现一层白膜逐渐包住肝胰腺,黑白逐渐分明,形成轮廓,业内人士一般称之为转肝期。
肝胰腺,其实是对虾的免疫和解毒器官,它的健康程度是对虾养殖成败的关键。健康的对虾肝胰腺轮廓较大而清晰,黑白分明,胃肠道饱满;而非健康的对虾肝胰腺轮廓模糊,颜色暗淡,胃肠道颜色暗红,食物较少甚至空肠空胃,这样的对虾养殖成功率较低。
养虾过程中,如何保护好肝胰腺应从转肝期做起。所谓转肝期,其实是对虾的肝胰腺在发育过程中,由浮游性生物饵料转化为人工配合饵料的一种适应性过渡阶段,肉眼观察主要是颜色、轮廓上的转变。
由于人工配合饲料或多或少会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如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这些物质虽然没有超标,都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但对虾在饵料转化初期由于这些毒素的积累或多或少都会些不适。这样一来,体质弱的虾适应能力差,度过转肝期就会很慢,体质强的虾则会提前顺利度过转肝期。
南美白对虾一般在生长到体长约3-4cm阶段,肝胰脏表面的后端会逐渐被覆一层白色膜状物质,习惯上称为“白膜”,肝脏的颜色、轮廓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由于这一时期对虾对外界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自身抵抗力弱,是最容易发病的时期,养殖对虾很大一部分都是在这一阶段出现问题,是养殖管理最关键的时期,因此养殖一线人员习惯把肝脏上“白膜”从无到有的这一时期称为“转肝期”。从投放虾苗开始,苗期蜕壳频繁,随着虾苗蜕壳成长,肝脏也随着机体的增长而逐渐生长转变和完善。
①1~2cm虾苗:虾苗从虾苗场进入养殖场后,整个外环境,饵料营养构成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养殖场虾苗的肝脏颜色与虾苗场的肝脏颜色有一定的差异。用肉眼观察,虾苗场的苗肝脏颜色偏黑,而投放到养殖场后,肝脏颜色偏棕黄色,肝组织不饱满,轮廓相对清晰,无白膜或很模糊。
②2~3cm虾苗:肝脏颜色呈棕色,肝组织饱满,轮廓及肝斑纹清晰,白膜可见。
③3~5cm虾苗:肝脏颜色呈棕褐色,肝组织很饱满,轮廓及肝斑纹清晰,白膜明显位于棕褐色下方。
对虾转肝期通常是指由摄食天然饵料变成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过程,由原来主吃藻类、轮虫、枝角类等天然饵料向人工配合饲料转变,肝脏颜色逐渐转变为棕褐色或者灰绿色,肝脏后部出现一层白膜,白膜逐渐发育,包围整个肝脏后缘和底部,一般放苗15天左右虾苗上料台开始。由于食性转变,这个阶段是肝脏功能转型的关键时期,极易出现肝发黄、发红、肝萎缩、变白、肝肿大等问题。
二、转肝期的变化
①肝脏颜色的转变:在肝脏上形成白膜,而正常对虾的肝脏是同饵料颜色比较接近的。
②食性的转换:开始从0号料转1号料。
③肝脏功能的转换:由半成熟状态转化为成熟状态,解毒、免疫、辅助消化等功能更加完善。
三、对虾“转肝”成功的判断
“转肝”好坏可以从白膜是否出现、肝脏轮廓、肝脏颜色和转肝对虾的成数上进行观察判断。观察“转肝期”之前的对虾肝脏表面无白膜,肝脏外观轮廓不清晰,肝脏颜色发深红,体表色素颗粒多。“转肝”成功以后,体色明显变得透明,色素颗粒减少,多数虾肝脏同时转变成灰褐色,肝脏轮廓清晰,肝脏后缘出现一条乳白色的脂肪覆盖,白色覆膜面积越大、白膜越清晰、出现白膜的对虾成数越多,出现白膜的时间越一致,说明转肝越成功。通过对肝脏压片后显微镜下观察,转肝后的肝脏肝小管数量明显增多,肝脏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明显增强。
四、对虾“转肝”不成功的后果
只要肝脏成功转变成灰褐色并且出现“白膜”就等于对虾闯过了这个 “转肝期”大难关。池塘中“转肝”成功的对虾肠道粗、吃料快,生长快。而没有成功“转肝”的对虾肝脏一直发红,外观看白色脂肪层不出现,接下来肝脏很容易萎缩或肿大,继发细菌感染,出现死亡。“转肝”不好的虾,接下来很难养,即使开始不继发细菌病,但这样的虾肠道细、吃料差,生长极慢,造成存塘虾规格严重参差不齐。体质差容易发病,时间长了以后也会细菌感染慢性死亡或发生其它疾病死亡。
五、对虾“转肝”不成功的原因
一是“转肝期”投喂量不易控制,投喂量不足,对虾很容易摄食底泥和死藻,致病细菌经口感染,引起发病。即使不发生细菌病,这样的对虾也往往不吃料或吃料差,以后吃料量比正常对虾少很多,生长速度也会明显变慢。投喂过量容易引起水质问题和肝脏负担加重,对虾也容易发病;二是环境剧烈变化,“转肝期”处在养殖前期,前期水质不稳定,藻类突然大量发生对虾很容易发生气泡病,气泡病以后直接引起对虾不吃料,肝脏萎缩,进一步发展肝脏坏死或引起其它疾病;前期水质也容易发生倒藻,藻类死亡后晚上溶解氧大幅下降,氨氮等有毒有害物质升高,缺氧和有毒物质也可以直接导致肝脏病变,或发生其他疾病。三是在“转肝期”分池等生产操作,给对虾带来强烈应激,这个时期分池后发病率非常高,应该在转肝期之前分池,规格越大应激越大,发病率也越高。在“转肝期”分池,有的虾刚刚形成少量白膜,分池操作后白膜消失,有的对虾分池后摄食正常后白膜会重新出现,有的虾会因为分池操作而发病。
六、转肝期的几个误区
①转肝期不是喂服维生素就能安全度过的,另外,维生素也不是喂服的越多越好,大量的维生素对肝胰脏是一种代谢负担。
②中药也不全是对肝胰脏有好处的,中药中的黄柏对肝脏也稍微有些损伤。
③抗生素类对肝脏造成的负担最大。
④转肝期可以少喂料,但是不能停料,长期的饥饿状态容易造成肝胰脏功能性损伤。(可以适当性的停料,但不能长期停料)。
七、转肝期的方法
对于有经验的养殖户来讲,转肝的操作很简单,只需延长生物饵料的饲喂时间即可。通俗讲就是肥水养虾——用生物制剂做好水,培育优良的饵料微生物,供给虾苗摄食,一段时间后再配合优质饲料与生物营养剂的混合饲喂来达到食性转化的目的。
这里的难点就是养殖户对培出的藻相很难掌控,所以效果好坏也很难把握,此外早期藻类容易大量死亡,死藻所产生的毒素也会对虾苗肝脏发育产生很大的障碍。
防治方法:
1、水质调控。定期使用“脱壳活力钙”、“红螺壮”和“安进菌霸”等生物产品调水稳水,使用“底改酵素”、“强氧底净”,“铂福底健”等底改产品改良底质,可创造转肝期的优良水质底质环境,消除苗期环境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为健康转肝奠定环境基础。
2、保肝护肝。定期使用“转肝灵”、“肝宁”、“解毒保肝素”等中药产品,提高肝脏排毒解毒能力和对虾的免疫力。
转肝期坚持使用“转肝灵”、“肠舒安”和“酶益添”拌料投喂,排解虾体累积的毒素,减轻和缓解肝脏负荷,增强对肝脏营养的及时补充及代谢功能。
3、肝病处理。对虾出现肝脏发红、肿大等病变情况,容易形成空肠空胃,造成体质变弱,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应及时每米水深使用“解毒保肝素”+“复合免疫多糖”+“酶益添”全池泼洒,情况严重时可酌情增加用量和使用次数,修复组织,保证肝胰腺功能正常运转;
同时使用“肝宁”+“酶益添”+“白便白斑宁”拌料进行投喂,每天两餐,连拌五天,排出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对肝胰腺的毒害作用。通过此方案能快速有效处理对虾的肝胰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