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安进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鱼类肝胆综合症的症结在哪?如何有效防治?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1-01 15:16:29  阅读:5次
“黄肝”、“绿肝”、“花肝”…各种颜色的肝常见于养殖鱼类当中,这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鱼类肝胆综合症。作为一种近几年的高发病害,主要危害对象包括四大家鱼在内的众多经济养殖鱼类,从种鱼到成鱼均可发病,具有流行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如果发现不及时,将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1.webp.jpg
一、发病症状
该病在发病初期时,病鱼会离群独游,而体表并无明显症状,解剖发现肝脏明显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观察胆囊则会发现略暗,局部或大部分有绿色出现,形成“绿肝”。随着病情的发展,肝脏颜色会发白变黄,呈“花肝”症状,胆囊明显肿大,胆汁颜色变黄、变白直至无色。检查肝胆病变情况时,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肝脏轻触易碎,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综合症。另外出现严重病变的肝脏及其他器官,会引起鱼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给其他有害病菌侵入提供机会,因此该病后期会伴随着其他并发症,如出血、肠炎、烂鳃、烂尾等症状。
二、引起肝胆综合症的主要原因
根据研究及大量一线市场总结,普遍认为发生该病与水质恶化、乱用消杀类药物、过量投喂等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饲料营养不均衡、变质等也是诱发该病原因之一,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水质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等)
与以前养殖不同的是,现在普遍养殖密度都很大,最直接体现在单位面积投饵量增多,尤其到了养殖中后期,由于投喂量持续加大,大量残饵粪便会积累在池底。如果这时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已经满足不了净化的需要,就会导致池底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指标上升,如果长时间的处于这种环境就会引起鱼体的生物膜功能失调,使鱼体内的毒素排泄不出来,侵蚀鱼体内肝脏、胆囊等重要器官。
2.webp.jpg
2、滥用消杀类产品
消杀类产品在养殖过程中用的很多,但如果不合理的使用就会引发很多问题,如滥用药物引发倒藻、在池底过多积累等。肝脏是鱼体内重要的解毒器官,水体中的各种有害毒素如藻毒素、残留药物等经过口、鳃、皮肤进入鱼体内,并持续积累,时间一久就会造成鱼类肝脏功能出现病变,进而引发其他症状。
3、过量投喂
如今随着养殖密度的提高,很多养殖户过分追求高蛋白饲料,认为蛋白含量高、喂的多就长的快,殊不知过量的投喂高蛋白饲料很容易诱发肝脏及其他器官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代谢。长久以往,过量的脂肪积累会导致脂肪肝的形成,严重者会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的机体功能,即为鱼类肝胆综合症。
4、饲料营养单一、变质等
因储存不当,造成饲料发生变质,如受潮发霉、脂肪氧化、蛋白质变性等,因为饲料一旦变质很容产生毒性很大醛类物质,待鱼吃进后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除此之外,营养单一、不均衡的饲料长期投喂也很容易引起肝功能逐渐下降,造成肝胆综合症的暴发。
三、防治措施
首先要做到外源因素的防控,如水环境管理、饲料把控、药物的使用等,内源因素也就是对以上外源因素的把控上,做到科学化的管理,具体如下:
3.webp.jpg
1、预防
①水环境管理
包括水质和底质的维护,培育良好的水色。前期可定期(7-10天)泼洒“底改酵素”生物改底,中后期如果可使用“金盾全能”+“安进巨能氧”进行化学改底,调水可使用一些活菌产品,如“安进菌霸”、“活水益生素”、“降解芽孢”等,保持水体理化指标处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因水质因素而造成鱼类肝脏损伤。
②饲料管理
选择全价优质配合饲料,并储存得当。由于饲料都会有一个长时间运输,加上饲料储存时间长的话有些营养物质会降解缺失。因此,在投喂时可以适合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类物质,如“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免疫促长素”加强鱼类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中草药类物质,如“黄连康”、“转肝灵”等,可缓解饲料中抗营养因子并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恢复正常,保护肝脏的正常代谢。
③药物使用
养殖过程中,消杀类药物的使用应该遵循一定原则,最好一次用足量而不是少量多次的使用。定期使用一些刺激性小的产品,如“安洁”、“黄连康”、“铂立康泡腾碘”等,遇到恶劣天气(大风、暴雨、高温、寒潮等)时,在药物用量上会有一定变化,应谨慎。一旦出现用药不当,应及时全池泼洒“解毒应激灵”来缓解药物毒性。
④治疗
当鱼类发生该病时,应该以“解毒、护肝”为原则,选择相对温和中草药制剂内服保肝。首先停料2天,减轻肝脏负担。与此同时,全池泼洒“解毒应激灵”,降解水体毒素。停料后2天后,在饲料中添加“转肝灵”+“肝宁”+“酶益添”,视情况加量,连续投喂5天。如果此时有细菌性病害出现,视情况外泼“安泰”或“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