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安进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霜降后,冬将至!水产养殖以下疾病不得不防!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0-26 14:43:44  阅读:5次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霜降”节气,各地温差也会随之变大。那么,对于塘口管理还会更加复杂一些,水产养殖的朋友需要结合自己的水产养殖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养殖方案。
“24节气”中的霜降,是指阳历每年10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210°。霜降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节气。此时的南方还不算冷,绝大部分地区仍可投喂,应抓住时间投喂高能饲料,促进脂肪沉积,防止掉膘(目的是为越冬做准备);而此时的北方就不一样了,靠北的地方有的已经下雪,开始逐渐要进入冰封期了,鱼塘的管理方法又和南方有所区别。
南北方水产养殖调节
霜降后,北方地区水温下降加剧,对养殖动物易造成应激反应,应保持较深的养殖水位,防止水面冰封造成的损失;定期使用消毒剂(“君独消”、“铂立康溶液”、“安洁”、“安净”等)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用微生态制剂(“聚能菌素”、“活水益生素”、“乳酸菌群”等)调节水质;要适时开动增氧机,及时清除残饵,改善养殖水体水质,预防各种病害的发生。霜降过后将进入越冬前的准备阶段,要注意对越冬苗种的强化培育。
16.webp.jpg
在南方,则是养殖越冬前的最后生长期,此时的南方温度不低,养殖户喂料正常,这是提升存塘鱼虾蟹规格的最后机会。同时池塘单位水体存塘量较大,水质控制的难度也会增加,养殖户朋友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巡塘,并及时换水、增氧,防止养殖物因缺氧造成的浮头和泛塘等现象。如果要出塘,起捕拉网时要注意对养殖对象的影响,避免因机械损伤导致疾病发生。
如果此时你池塘的水温还可以,在保持好喂料节奏的同时,养殖户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好防病工作,正出塘或者准备出塘的阶段,一旦发生病害,造成了损失,养殖户的收入会直接受到影响。
养殖的鱼类进入越冬前的最后生长期,由于池塘载鱼量较大,残饵及代谢物沉积较多,易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同时昼夜温差逐渐增加,上下水层对流加大,易使水质恶化。
所以霜降过后容易发的病害是一定要重点关注的,主要是昼夜温差明显加大,上下水层对流加大,池塘存量负荷较大,残饵及代谢物沉积较多,残饵及代谢物沉积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水质老化、恶化的情况容易发生,水质一旦控制不好,病害也就会随之而来。
17.webp.jpg
一、重点关注疾病
1、水霉病:淡水养殖鱼类均可发生,流行水温10℃~20℃,各养殖地区均需做好预防。
2、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虹鳟,发病水温为8℃~15℃,鱼龄越小对该病越敏感。北京、河北、辽宁、山东、甘肃、青海等集中流水养殖区需重点关注。 
3、“鳃出血”病(病原是鲤疱疹病毒2型):主要发生对象为鲫鱼,发病水温为15℃~25℃。近两年在江苏省异育银鲫主养区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在河北、湖北、安徽等养殖区也有发生,呈现出多地蔓延的趋势,江苏、河北、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鲫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4、锦鲤疱疹病毒病: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鱼和锦鲤,发病水温为18℃~30℃,尤其在22℃~28℃易发生。广西、江苏、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需重点防控。
5、鮰类肠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斑点叉尾鮰,流行水温24℃~28℃。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鮰鱼集中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6、指环虫病:主要危害草鱼、鲢、鳙、鲤、鳗鲡等鱼类,尤以鱼种最易感染。多数种类的指环虫繁殖适宜水温为20℃~25℃。各淡水鱼主养区均需做好预防。 
7、小瓜虫病:小瓜虫繁殖适宜水温15℃~25℃,各种淡水鱼类、洄游性鱼类及观赏鱼类均可感染,尤其以鱼种易感。
8、河蟹颤抖病:发生对象为河蟹,池塘、稻田、苇田、网围养殖河蟹均会发生,江苏、辽宁、安徽、湖北等河蟹养殖区需重点防范。
二、其他关注疾病
1、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发生对象为鲤、鲫、鲂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特点是发病鱼种类多,流行范围广,尤其多呈急性流行,发病后死亡率高,特别是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过后水温仍在25℃以上时最为严重,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2、细菌性肠炎病:主要发生对象为草鱼、青鱼、鲤、鳙等多种淡水养殖鱼类。在水温高于18℃时流行,25℃~30℃为流行高峰。从鱼种到成鱼都可发病,且死亡率较高。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地区需重点防控。
18.webp.jpg

3、刺激隐核虫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大黄鱼、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刺激隐核虫的最适发育水温25℃左右,夏、秋两季是该病的高发期,特别是台风过后,海区环境变化大,鱼体抵抗力差时更易爆发。福建、浙江等大黄鱼网箱养殖区及沿海省份需重点防控。  

4、白斑综合征: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发病水温20℃~28℃。

5、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主要发生对象为南美白对虾,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6、红腿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等,该病发生多与养殖环境池底污染和水质不良有关。沿海对虾主养区需重点防控。
三、防控措施
1、注意水质调控。鱼虾蟹已进入养成后期,自身污染将加重,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定期使用“鱼虾菌毒净”、“君独消”、“安洁”、“铂立康溶液”等消毒剂消毒养殖水体,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强氧底净”、“底复壮”或微生态制剂“聚能菌素”、“活水益生素”等改良生长环境,使养殖水体始终保持“肥、活、嫩、爽”。
19.webp.jpg
①注意溶氧。即使过了高温期,水中溶氧也不容忽视。注意不是鱼开始浮头了才是缺氧,要注意水中溶氧含量,适时开动增氧机,既能补充水中溶氧,也能够打破水体分层,改善底质缺氧情况,防止冷空气来袭时鱼塘表层水温剧降,水体对流严重,引起池塘转水,发生泛塘死鱼。
②重视底质。底质过差,淤泥过多的时候需要进行改底,防止冷空气来袭时鱼塘表层水温剧降,水体对流严重,引起池塘转水,发生泛塘死鱼。
③适时追肥。应以施“硅藻壮”、“球藻壮”、“肥源”为主,使池水变肥转浓,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越冬提供充足的饵料。
④适当消毒。秋冬季当出现少量死鱼使可在料台处使用杀虫药,对鱼体刺激较小。
2、科学合理投喂。根据天气、水温、存塘量及吃食情况合理投喂优质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复合免疫多糖”、“免疫促长素”等,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投饵要以精饲料为主,粗饲料为辅,保证饲料营养充分全面。投喂坚持定时、定质、定量、定点的原则,不要因为鱼类摄食量降低而忽视投饵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鱼儿的生长期较长,开食很早,停食很迟,在越冬期间,遇晴暖天气鱼儿也有一定的食欲。现在从事养鱼生产实践中一直有“惊蛰有草咬,清明鱼吃饱,霜降一束草,冬鱼不落膘”的说法,养鱼户朋友在投饵措施上应“早开食,晚停食”。这样延长了喂饵期,增加了鱼的生长期。
3.加强生产管理。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巡塘,适时开启增氧机,预防浮头。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应及时捕捞上市,保持养殖池内合理放养密度。如果价格合适,该卖的时候要卖,秋末冬初,有些鱼已达到商品鱼上市规格,若继续喂养,吃食量大且生长缓慢,增加了养殖成本,所以应及时捕捞销售,降低养殖密度。秋季过了如果规格还没有提升的话,养鱼户可能会考虑准备越冬了。越冬鱼塘要进行清塘消毒,使转塘的鱼类有一个良好的水环境;塘水深2~3米,水越深越能保暖;不能大小混杂过冬,以免发生大吃小、强食弱的残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