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鱼类中毒种类
1.1 农药中毒
农药中毒多因农田施药污染鱼池周围水源而引起,常见农药品种有甲胺磷、溴氰菊酯类等,鱼池一旦引用了农药污染水会导致养殖鱼类直接中毒死亡。农药中毒多发于农作物生长季节、病虫害流行期间。
1.2 水质中毒
水质中毒常见两种情况:一是工业废水或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向养殖水域,导致污染死鱼;二是养殖环境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在养殖区积累过多,或水源受气候环境突发性改变导致pH值剧变、生态中生物急剧改变,导致水质理化指标急剧改变而造成鱼群急性中毒。
1.3 渔药使用不当
造成中毒渔药使用不当引起的中毒主要是养殖户不懂药理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胡乱搭配药物,不按药品的正确用量和方法施用;平时不重视预防,一旦鱼病爆发,乱投医乱用药,过分地依赖使用消毒、抗菌药物,盲目加大施药剂量;用药不考虑水温、鱼体对渔药耐受力等因素。
2.中毒性疾病与细菌性疾病区别
2.1 从死亡鱼体临床症状区分
中毒性死鱼鳃部常附有一些污染物,带有一定异味;鱼鳍张开且僵硬,鱼嘴紧闭,不易拉开;鱼鳃紫红色或黑褐色;苍蝇等很少飞去叮咬中毒鱼体。重金属中毒时,鱼的鳃部受损害比较明显,甚至鳃叶部分脱落,嘴角分泌大量粘液形成絮状堆积物;磷中毒则鱼的眼球突出,鳞片竖立;碱中毒则鱼体表存在大量的粘液等。细菌病患鱼鳃丝一般失血发白,鳍基部充血发红且易发生溃烂,肝肾脾肿大充血,肠内一般有白便。
2.2 显微镜镜检和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区分
取病鱼鳃丝粘液涂片显微镜下观察和取肝脾肾等无菌条件下在培养基上划线培养细菌,中毒性病鱼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细菌、在培养基上无细菌长出;而患细菌性疾病的病鱼目检或镜检,在鱼的体表、鳃部、内脏、血液中可检出细菌。
2.3 从死亡时间区分
中毒性疾病发病一般很快,大批死亡之前鱼的摄食、游动等行为正常,鱼群一旦中毒,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大批死亡;而细菌性疾病患病鱼一般摄食量会减少或者根本就不吃食,病鱼活动迟缓、离群独游。细菌引发疾病,患病鱼初期陆续死亡到后期死亡率升高,日死亡数量有个逐渐升高的过程。
2.4 从周围水体环境区分
农药中毒或渔药中毒导致养殖鱼大批死亡时,水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和龟、蛇、蛙、螺等水生动物也会随之发生中毒死亡,各种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品种会大量减少甚至消失。而细菌引发鱼病,水中浮游生物一般不会受到影响,数量不会明显减少。
2.5 从死亡鱼种类区分
农药或渔药中毒,池中鱼不分种类和大小通通死亡。而细菌对鱼种类和大小不同鱼体致病性不一样,同一池中鱼可能只有一种或几种鱼对该类细菌敏感而得病,其他鱼类不发病或症状不明显。
3.中毒性鱼病紧急治疗与预防
中毒性鱼病暴发突然、死亡率高,如应对措施不正确、不及时,后果十分严重。一旦发现有中毒迹象,须请专业人员分析中毒原因、立即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以防进一步蔓延。
3.1 调节水质
大量换水,增开增氧机,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或者直接把鱼转移到新的养殖池内。
3.2 对中毒鱼群进行解毒
农药中毒解毒主要使用硫酸阿托品、食盐、亚甲基蓝、解磷啶、山莨菪碱等,可根据使用说明浸浴或拌饵料投喂。水质中毒应从改良养殖池水入手,如硫酸亚铁、生石灰等对水中硫化氢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向养殖水塘投放明矾、黄泥浆等也可一定程度上解毒。
3.3 增投药饵
中毒鱼经抢救脱险恢复食欲后,可将解毒药物加入饵料中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7d加速鱼体康复。
4.小结
鱼类各种原因中毒一旦发病便出现暴发性死亡,给广大养殖者造成惨重损失,因此我们要坚持“加强日常管理,做好预防工作;及早发现、积极治疗”方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希望养殖者能够充分重视并积极主动地采取预防措施:
4.1 加强防范意识
经常巡查进水水源,杜绝污染水进入养殖水体。
4.2 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检测养殖用水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等各种水质指标,及时调节水质。
4.3 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治疗鱼病时确诊后对症下药,少用抗生素或其他化学药物,多用绿色生物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