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虾苗的存活率是养殖产量与效益的保障,今天的文章我们谈一谈放苗后的一些管理工作。
一、虾苗的状态
放苗后几个小时内,需要时常观察虾苗的情况。具体就是绕着虾塘塘堤查看沿途水域虾苗是否有浮头爬边发软现象。除了浮头,有些虾塘虾苗放下去甚至还会一直跳跃,此时,首先应该检测pH值,氮、氨、亚硝酸盐、溶氧等指标,这些大多都是虾塘放苗前期准备不到位或是准备不当造成的。检测后发现是使用不当肥水、清塘、底改产品、劣质饲料等毒源危害导致的。
二、检测虾苗的成活率
由于对虾白天静伏水底,晚上则活动频繁。因此,我们也可以在夜间利用灯照进行观察。由于刚放虾苗,水色不至于很浓,所以夜间光照下能清楚地看到池内虾苗的活动情况,如晚上池边看不到虾苗或很少,则说明成活率不高。还有一种方法也是比较准确的方法,就是在放养虾苗的池塘内放入一只小网箱,放入100尾至200尾虾苗,过2天到3天进行计数,计算成活数量和死亡数量,这样能较为准确的得出成活率。
当发现成活率不高或者大多数死亡的情况时先不要急着补放虾苗,而是测量水质各项指标是否达标。
三、放苗后要科学投喂
投食过程分为虾苗期、育苗期、成苗期。不同的阶段投食量不同,放苗后,一般经验规律在放苗第二天观察虾的生长状况、体色正常、活力比较好,这种虾苗属于适应水体环境,应激反应未出现,便可以开口喂食。
虾苗期:对虾养殖的虾苗期,虾苗适应了水环境,而且没有应激反应情况下,开始可以以每10万尾量,每天投喂0.5kg开口料,按照每天虾的变化,每天增加8%左右投喂。天气骤变、缺氧等刺激时,虾会因为过渡反应产生应激,此时应适量喂食,因为此时的对虾为了保护自我,机体大量流失能量,体内分解代谢增强,导致虾体生长速率降低、不喜饮食、体质不如从前,此时应养水防护、适量增加免疫制剂、抗激类药物。如杜仲叶提取物提高对虾免疫力,保护对虾肠道。
育苗期:养殖期到25至30天的时候,这个是一个关键时期。此时虾从之前自己摄食水体微生物,比如浮游藻类,转变成摄食饲料的过渡期,这个时期不是一个确定时刻,也叫转肝期时刻。一代、二代苗来的比较早一点,普通苗最近两年长的比较慢,有的虾苗到35天才到转肝期。通常判断依据是看虾苗是否上料台,或者另一种检测方式是观察虾体肝脏胰脏后面是否出现白膜,这个食性转换的时间段是在对虾养殖时,对虾成长的一个过渡期,此时在投喂时可投放一些护肝保肝产品,如“转肝灵”、“渔乐健”等。同时要注意调节水质,水中的藻类不宜过多,多则影响虾苗食性转换并易于诱发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