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反映大自然气温变化的节令。白露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是除清明节气外,一年中第二个对虾发病的高峰季节,因此,养殖户朋友们要匹配有效的养殖技术和方法,加强虾塘的管理和病害防治,让对虾顺利渡过这个难关。
白露季节,南美白对虾养殖常见问题
1、水体藻类转换,病害增加
气温下降,光照不强,趋光性藻类生长受到抑制。若遇连绵阴雨或大雾,光照条件更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溶氧就会大量减少。但是,池水的各种微生物仍继续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从而引起水质恶化。经过较长时间的养殖到秋季后,养殖池中残饵、粪便普遍较多,池水大多污染较重,有的甚至老化,不利于对虾的生长,也极易引起各种有害菌(以弧菌、嗜水气单胞菌为主)滋生。
2、气温变化大,对虾易应激
随着昼夜温差加大,水体也会产生剧烈的变化。上下水层急速对流,水中溶氧量迅速降低。降温和暴雨使得水体温度、盐度和pH等发生变化,对虾应激出现蜕壳或活力减弱,此时虾免疫力低下。若再遇到水质恶化或摄食到黏附有弧菌的有机颗粒,就极易引起慢料、空肠胃、软壳偷死。尤其是半夜前后会发生缺氧应激。
3、低温时节,体质偏弱
对虾经过了6、7、8月的快速生长期,期间大量投喂,造成内脏器官特别是肝脏受损,免疫力降低,易受病原生物侵袭。尤其是天气逐渐转凉,水温在20~30℃正适合寄生虫、有害细菌繁殖,更易造成肝胰腺疾病。特别是低温天气,对虾摄食欲望非常低下,大幅度的降温和暴雨使得水体温度、盐度等理化指标变化,对虾应激蜕壳,营养跟不上,导致对虾蜕壳不遂、空肠空胃等现象。
“白露”季节前后对虾病害预防措施
白露季节是指白露前15天到白露后20天。白露前通过补肥补菌和去除老化藻类操作,提高藻类活力,清爽水质,预防藻类应激倒藻。白露后,每5—7天补肥补菌1次,暴雨来临前1天,及时补肥补菌,暴雨过后,及时解毒、改底。
1、多增氧—勤开增氧机,配合使用增氧产品
白露季节,已是对虾养殖的后期,这个阶段,虾规格大、存塘量大、投喂量大,塘底积累了大量的残饵、粪便、死藻等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在池底大量消耗溶氧,造成池塘底层缺氧,产生大量有毒的中间产物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造成底质黑臭、泛酸等现象发生,并滋生大量有害细菌。这些有毒物质和有害细菌在上下层水体对流的作用下,快速污染水体,易导致对虾感染病菌而大量发病(如黑鳃、偷死)。
解决方案:
(1)延长增氧机的开机时间,最好增氧机开机18小时以上,并常备“安进巨能氧”、“氧生源”等应急,使水体中上层溶氧向底层转移,减少水体上下层温差,改善水体底层溶氧状况。
(2)夜里使用“安进巨能氧”、“氧生源”,补充池底溶氧,特别是在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前后,塘底溶氧缺氧,光靠增氧机起不到作用。“安进巨能氧”跟水反应释放氧气后变成苏打和小苏打的成分,起到氧化酸性塘底,提高总碱度稳定PH值,提高塘水的通透性使氧气容易到塘底。
2、巧稳水—控老藻,培新藻,防倒藻
白露节气,受气温下降、暴雨、连续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藻类因营养不足、降温应激、光照不足,易出现老化倒藻或转水现象。所以,必须持续给藻类补充多样性且充足的营养,才能稳定住池塘藻类活性,预防藻类老化和倒藻。
3、勤改底—少量多次改底
养殖中后期,池塘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池塘残饵、粪便等有机质积累多,必须定期使用“强氧底净”、“金盾全能”、“底居全能”等底改氧化底质,促进池底中的残饵粪便死藻等有机物转化,减少耗氧源,抑制底层弧菌生长;
4、常保健—防应激,内服营养保健品
白露季节,受温度突变、暴雨、台风等因素影响,虾塘水温下降,水质变化大,虾难以适应,造成虾应激或应激蜕壳,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和能量,引起对虾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出现空肠、空胃、软壳、肝脏萎缩等现象,易感染病菌而发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