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安进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秋季河蟹死亡?频繁逃逸?要注意什么问题?如何减少损失?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9-10 16:43:25  阅读:7次
怎么预防秋季河蟹死亡?
秋季是河蟹全年养殖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既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河蟹极易发生死亡的一个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养殖户稍有松懈,不注意加强管理,往往会造成河蟹的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使全年养殖生产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因此,如何增强河蟹秋季养殖管理,预防意外死亡,是保证全年河蟹养殖效益的一个关键,引起河蟹秋季死亡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10.webp.jpg
1、昼夜温差较大造成河蟹 “感冒”从而引起死亡:
由于入秋后昼夜温差较大,水体温差变化也大,特别是秋季雨水天气多,雨后水体温差有时甚至会达到9—10℃左右,一些体质差的河蟹对这种较大幅度的温差变化往往很难适应,极易患“感冒”,进而引起食欲不振,呼吸困难死亡。对这一现象应在日常生产中注意适时调控水位,控制水温剧烈变化,天气变化较大时适当加深水位,此外,水面多留些漂浮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对保温控温也可以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2、因投饵不当引起死亡:
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气压、水温变化随之加大,河蟹的食欲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过度投喂植物性饲料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出现所谓“胀死”现象。此时应增加投喂小鱼、螺蛳等蛋白质含量较高易消化的饵料,辅以少量植物性饲料,既有利河蟹消化吸收还有利河蟹增肥壮膘;同时注意不投不洁饵料,以免引起河蟹的肠胃疾病。
11.webp.jpg
3、及时捕捞,预防和减少自然死亡:
河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一次次的蜕壳,体积变大,体重增加,进入秋季9—11月特别是“霜降”前后(10—11月)都会有一批二年生的河蟹性腺发育成熟,由“黄蟹”蜕壳变成“绿蟹”,性腺成熟的河蟹由于体内渗透压升高,刺激成蟹进行降河洄游,到浅海去繁殖后代。这就是俗话说的 “西风起,蟹脚痒”,这时如不将其及时捕捞上市,继续留在淡水环境中饲养,极易导致河蟹发生逃逸及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生理失调死亡。现在一些养殖户为片面追求效益往往将已成熟达上市规格河蟹进行囤养,待市场量少价高时进行出售,这时更应注意对性成熟“绿蟹”进行及时分拣抓捕出售,避免因自然死亡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频繁逃逸的原因及措施
河蟹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蟹类,它的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而且适应性好,对于生长环境不高,所以养殖范围广,加上市面的需求高,所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会出现河蟹逃逸现象,给养殖户带来损失,那么该如何预防河蟹逃逸内?一起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12.webp.jpg
1、水质变差
在养殖时,由于水中的污物较多,水质变差,pH值逐渐下降,而在夏季水温过高,或者冬季水温过低,水体环境不适宜它的生长,这时河蟹就会逃离原有水域,趋向更适宜的环境。
防逃措施:对于水质的管理一定要用心,确保水质清洁干净,一旦水质出现恶化现象时,要及时捞出污物并注水或换水。在夏季时要做好降温措施,冬季要做好升温措施,创建河蟹适宜的生长环境。
2、投喂不当
在人饲养的情况下,如果投喂不及时或者每次投喂的饵料不足,会造成河蟹饥饿的现象,河蟹就会因为寻找食物而逃逸。
防逃措施:对于这种情况,要掌握好的饲养管理,投喂要做到定时定量,随着河蟹的体型增大,适当的增加每次的投喂量,但是也不宜过量,使其吃饱。
13.webp.jpg
3、环境变化
河蟹常常穴居在在江河、湖泊洞穴内,或者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它对于光照和水流的刺激较敏感,在夜晚时如果遇到光照,就会趋光而逃,而成蟹会顺流而下,随波逐流,幼蟹会逆流而上。
防逃措施:养殖环境要求水源充足,进出水方便的场所,同时在进出水口要用铁丝网拦住以免逃逸。
4、畜禽骚扰
在水域中是老熟等食蟹动物增多,畜禽的骚扰,或者人工的捕捉,河蟹也会逃避,趋向安全的地带。
防逃措施:要做好蛇、鼠等其他动物的防治工作,同时在捕捉时要做好全面工作,以免河蟹逃逸。
5、生殖洄游
在河蟹性成熟后,体内的渗透压加大,淡水环境不适应它的需求,所以等时机一到,它们就会进行生殖洄游,寻找合适的适合它的咸淡水环境。
防逃措施:对于这种情况,在养殖时要分地养殖,要准备多个养殖场所,比如幼蟹养殖池、成蟹养殖池以及产卵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