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一阵子强降水以后,天气突然放晴,很多的虾都出现了尾部甚至是全身肌肉白浊的现象,也有部分的对虾出现游塘,身体发红的现象,仔细观察发病的虾,在对虾的附肢,鳃下面会发现细小的气泡,这就是典型的气泡病的症状。
一、什么是对虾气泡病
当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时,气体可以通过某种途径进入虾体,并在其体内形成小气泡,比如附肢,从而影响对虾的正常生理功能,这就是气泡病。
二、诱发气泡病的原因
1、养殖水体中的微气泡过多,尤其是氮气和氧气过饱和(在10毫升/升以上),使鱼虾的肠道、鳃、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微气泡,小气泡又汇集成大气泡,栓塞在组织内。
2、造成养殖水体中溶解气体过饱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水中浮游植物量过大,光合作用过强,水流经过落差大的拦水坝时带入过多空气,抽水机提水管漏气等。
3、水温突然升高使水中溶解气体过饱和是导致对虾气泡病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对虾所生活的水环境温度必须首先突然降低尔后又骤然升高,即对虾经历了水温高→低→高的变化过程,才能导致对虾气泡病。
各种气体在海水中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各有其常数。在一定气体分压和体温情况下,各种气体在动物体液中的溶解度也各有其常数。对虾属变温动物,其体温随水温而变化。对虾体液中氧溶解度的变化与海水类似,随着水温的降低,其溶解增高,氧含量增多。当水温突然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对虾体液中的溶解氧与海水中氧溶解度的变化与海水类似,随着水温的降低,其溶解增高,氧含量增多。当水温突然升高时,其溶解度降低,对虾体液中的溶解氧与海水中的均处于过饱和。体液中过饱和的溶解氧游离出来,从而形成了对虾气泡病。
4、阴雨天后睛天是气泡病的发病高峰阴雨天后睛天,气温越高、阳光越强烈气泡病发病率越高。晴天后阳光强烈,藻类光合作用产氧能力强;睛天阳光强烈的同时气温升高,使水温快速升高,也使水体中气体饱和度快速升高;阴雨天藻类部分死亡,睛天后藻类快速繁殖,增加了水体产氧能力。以上这些因素都使水体在睛天后总溶解气体饱和度快速升高,当气体饱和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即发生气泡病。生产实践中多数气泡病都是雨后睛天发生的,特别是养殖初期水位又比较浅的池塘发病率更高。
三、对虾患气泡病的表现
气泡病的表现为:患病的鱼虾游动缓慢,无力,上浮水面,贴池边游动。严重者在口前两侧的两条沟裂内,肉眼可看到里面有呈线形排列的许多气泡。在显微镜下检查时,鱼鳃发白,鳃丝间黏液增多,有许多小气泡,鳃丝完整,肝较白,胃内有食物,肠内有食物、黄色黏液和气泡。外观无其他症状,如同失血而死;有的则表现为整个头部虫血,口的四周红肿,口不能闭合。对于鱼;眼球四周及角膜,对光检查上述部位不难发现气泡的存在。若气泡蓄积在眼球内或眼球后方,会引起眼球肿胀,严重时可将眼球向外推挤而突出,所以本病亦为突眼症原因之一。对于虾等等可以取浮游水面的鱼虾的鳃丝进行鳃压片镜检,而鳃丝血管中很容易看到气体栓子。
四、对虾患气泡病的病状
患气泡病时,对虾最显著的表现是鳃部或表皮下存在气泡。在个体较大或患病严重的虾体内,气泡十分清晰,但多数情况下(如幼体)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低倍放大后才能观察到。在鳃部,积聚的气泡使鳃部变得异常苍白,较大的虾患病后最初症状是快速异常的游动,接着呈现木僵状态。严重时,病虾在水面呈头胸部高、腹尾部低的状态漂浮。这一点与其他原因引起对虾死亡时的沉底现象完全不同。
对虾气泡病急性死亡一般只发生在水位1m以下的浅水池塘。更多的情况是在睛天中午到下午的时间对虾发生短时间的游塘,游塘的虾没有明显的“白鳃白尾”症状,或者见不到游塘,发病虾“趴边”或少量上浮,对虾少量死亡或次日见底晋有一定数量的死亡,刚刚死亡的对虾或还没有死亡的病虾明显发现全身肌肉“白浊”,或尾部“白浊”。
气泡病本身不可怕,主要是继发的细菌感染,尤其是弧菌的感染,对虾又喜欢吃死掉的同类,因此传染很快。
五、什么样的池塘容易得气泡病呢?
1、水中浮游植物(藻)过多,在强烈阳光照射的中午,水温高,藻类行光合作用旺盛,可引起水中溶氧过饱和。如水中含氧量达14.4毫克/升,即饱和度为192%时,体长1厘米的鱼苗便可发生气泡病。
2、池塘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肥料在池底不断分解,消耗大量氧气,在缺氧情况下,分解放出很多细小的甲烷、硫化氢气泡,鱼苗误将小气泡当浮游生物而吞入,引起气泡病。
3、有些地下水含氮过饱和,或地下有沼气,也可引起气泡病。水中的氮饱和度达到153%~161%时,也会产生气泡病。在台湾多数水产养殖的水源是地下水,若将地下水(尤其是深度超过90公尺)抽出后直接导入鱼池中,而没有经过减压是曝气处理,会使地下水中的氮气迅速被释出,进入鱼体组织内而发病。这时地下水中含氮量不一定过饱和,而是因为没有曝气或减压所造成。另外,有些地区的土壤就含有多量硝酸盐化合物,使该地区之地下水就含有过饱和氮气,以这种地下水为鱼池水源也易引起气泡病。春季时,在自然情况下池水中也较易累积大量氮气,这些氮气的来源是水中有机物被分解成游离氨,之后转换成硝酸,再经去硝化作用成亚硝酸,最后亚硝酸再被分解所产生
4、在运输途中,人工送气过多;或抽水机的进水管有破损时,吸入了空气;或流水经过拦水坝成为瀑布,落入潭中,将空气卷入,均可使水中气体过饱和
5、水温高时,水中溶解气体的饱和量低,所以当水温升高时,水中原有溶解气体,就变成过饱和而引起气泡病。
六、对虾气泡病如何治疗
气泡病是对虾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反应,更像一种物理反应,目前急性气泡病已经不少,慢性没有明显症状的气泡病可想而知了。出现气泡的虾塘,特征明显:水不深,水深不足80厘米;水流滞慢,处于静止状态;气温很高的下午,导致池塘的水温很高;藻类很在丰富,气体溶解度很高。多数时候气泡病看不见,摸不着,但它还确确实实存在而且无时无处不在,是对虾养殖最大的隐形杀手!
气泡病本身并不可怕,但其引起的继发感染、并发感染却能极大的降低我们的养殖成功率!下面安进水产技术服务站结合一线市场经验,得出以下可行性方案,供大家参考!
1、巧开增氧,协助曝气
要根据天气状况或水质情况科学打开增氧机,午后开打破氧分层,水质较浓,酸碱度较高时,中午(12:00-17:00)开2个小时左右的增氧机曝气,下风处开解决藻类过盛产氧过饱和,肥水塘开解决肥活嫩的水溶氧更高,晴天特别是雨过天晴开解决小型藻易繁殖。一旦发现气泡病,应立即给池塘注水,打开所有增氧机加强曝气,增加大气中与水中气体交换速率,将过饱和气体迅速带离池水;同时外泼“君独消”“解水铂优”“藻毒分解素”等打破张力,促进过饱和溶氧快速曝走
2、补菌
活菌是池塘生态的分解者,是池塘净化能力的生力军,以“聚能菌素”、“高活性芽孢杆菌”、“降解芽孢”、“安进菌霸”和“活水益生素”等为主的菌种或菌种发酵专用培养菌液大剂量全池泼洒即可,多菌少肥,以菌相构建藻相,避免小型藻爆发。
3、遮阴控光照,补有机肥(杜绝无机肥)
棚虾养殖在高温季节放苗前就应该在棚顶设置遮阴网遮阴,遮阴面积至少在一半以上,并且遮阴网要致密,遮阴效果好。室外土池塘,特别水深较浅的池塘在高温期也建议设置遮阴网。遮阴网的作用主要是能减少藻类暴发式生长的机会,使水体更稳定,同时也有一定的降低水温的作用。
泼洒“底改酵素”(500克/亩)以使水质浑浊降低透明度,“铂肥源定制钙肥”、“硅藻壮”等可溶性有机碳源是多数有益活菌生存和繁殖不可或缺的基础物质,高生产力的池塘碳氮比10-15,尽量少用一些无机肥或无经过生物发酵的有机肥肥水,少用鸡粪等农家肥,减少小型藻类的过量繁殖,定期进行追肥、保水,确保水体的藻相菌相均衡。
4、勤改底
若养殖池中植物生浮游生物过多,且正值夏季高水温期,则要多改底,如使用“底改特攻”、“金盾全能”、“铂福底健”、“超能底净”等减少植物性浮游生物的繁殖营养基础,以防止溶氧量过高。
5、防虫不杀
池塘杀虫后2-3天也是气泡病的发病高峰,尽量减少杀虫,杀虫药物杀死虾体寄生虫的同时也杀死了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水体中没有浮游动物耗氧的同时,破坏生态平衡,小型藻类没有浮游动物摄食而疯长很容易发生气泡病。消毒、天气变化等引起倒藻以后,一旦藻类重新生长,也是气泡病的发病高峰时期,以“水虫净”、“白浑浊水消”等驱虫、净化改底为主减少枝桡类虫体的发生。
6、水质管控
在水质管控上,对于氨比较高的地下水应不要直接抽到池中,可以把地下水注入一空池中,经过1~2天曝气后再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气泡病的发生。若无空池,则可将进水管架高,让地下水形成水花后再进入池塘中,这样可以增加地下水与大气接触面,增加曝气排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