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毛虫病是虾蟹类养殖中严重疾病之一,在南美白对虾过程中,纤毛虫影响对虾的摄食、脱壳和生长,轻则对虾吃料减慢、对虾生长停滞;重则对虾出现爬沙爬边,时期长起慢性肠炎,在蜕壳期间出现零星偷死;严重时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可导致对虾大量死亡。
纤毛虫属原生动物,常见的有聚缩虫、单缩虫、钟型虫、累枝虫等数种,隶属缘纤毛目,固着亚目。纤毛虫营固着生活,靠摄取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生活,适于在受有机质污染的水域中繁衍。在清新、无有机质的水中,纤毛虫则得不到充足营养,生长繁殖被抑制,继而死亡。
一、纤毛虫病的病原及流行情况
温度是纤毛虫类生长繁殖的重要环境因素,在不同温度下所生存的纤毛虫类型也不同,一般可分为低温型、中温型和高温型三种。14~17℃存活的为初夏低温型,19~26℃及21~27℃为初秋中温型,29~30℃为盛夏高温型。因此整个生长期都有纤毛虫危害对虾。纤毛虫营固着生活,靠摄取水中的有机营养物质生活,适于在受有机质污染的水域中繁衍。
在清新、无有机质的水中,纤毛虫则得不到充足营养,生长繁殖被抑制,继而死亡。对虾是纤毛虫类的主要宿主。纤毛虫吸附在对虾体表、鳃丝等部位,如果对虾身体健壮,能正常脱壳,则寄生的纤毛虫亦随之脱掉,于对虾无影响。因此在温度适宜,池中有机营养物质丰富且又有宿主存在时,纤毛虫以有性和无性方式大量繁殖。特别在大风、暴雨过后,池底剩余有机质被翻起,这时即是纤毛虫生长繁殖的最佳时期。
二、发病情况
虾纤毛虫病的发生与苗种质量、放养密度、池底有机质过多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据有关调查结果,该病既可发生于虾幼体,也可发生在成体上,尤其是以性成熟的虾最为严重。当饲养池底有机质
过多、水体富营养化和经常滥用微生物制剂的池塘,发生此病的几率最高,可达到70%以上;若同时存在放养密度过大、种苗质量较差时,纤毛虫发病率可达90%以上。
发病初期,虾体表没有明显症状,只是显得虾行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比较慢,经鳃部流出的水流缓慢,体表粘液有滑腻感,取患病虾鳃丝、附肢镜检,可见少量钟形虫、累枝虫、斜管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及丝状藻。
病情发展到中期,肉眼已经可以辨别出患病虾体表具少量黄绿色或棕色绒毛状物,经镜检一个视野发现有3~5个虫体时,就可以认为是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期程度。经镜检一个视野发现有多于5个虫体以上,周身被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可判断严重感染,解剖观察可见空肠,肝脏呈浅黄色或深褐色或花纹状,肌肉无弹性,鳃呈黑色,此时常继发性感染细菌病。到达这个程度治疗就比较困难了。
三、什么情况下易得纤毛虫病?
1、对虾投料不足及投喂的饵料差(蛋鸭料、米糠、麦麸等),被迫摄食底泥、死藻,造成苖期营养不良,使对虾体质下降,从而对纤毛虫的抵抗力下降,同时造成对虾蜕壳困难!
2、未经发酵的粪肥打底(鸡粪、鸟粪等),由于粪肥不经发酵就使用的利用率非常低,导致大量未被利用的粪肥残留池底,纤毛虫通过摄取水体中的有机质而获得食物,给纤毛虫提供了大量的“食粮”,施未经发酵的粪肥无异于助纣为虐!
3、不当的施肥方法(无机肥的使用)。
a、经常有这种现象发生,放苗后由于轮虫等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水质突然变清,养殖朋友在不清楚原委的情况下,便着急加肥,一次不行就连续使用,最后,水没肥起来(轮虫吃藻类),氨氮确越来越高,底部污染加剧;
b、经常的使用无机肥(尿素、复合肥等),由于无机肥的营养不均衡,更容易培养小型藻类(小球藻等),又给纤毛虫提供了大量的天然饵料,促进了纤毛虫的生长繁殖。
4、天气突变后,容易出现藻类大量死亡沉底(倒藻)、水浑等现象,使对虾应激,体质下降,同时大量死亡的藻类又有利于纤毛虫的生长繁殖;
5、不改底或使用产品不当。
a、有养殖朋友说,刚放苗十几天,塘底不脏,不用改底。其实不然,每天的藻类正常的更替数量也是非常大的。我们曾在水族箱里做过试验,每天正常的投喂饵料,在短短的15天内,底部便积累了1mm厚度的死藻及残饵和粪便,可以想象,在养殖池塘又会如何呢?
b、选用不正确的改底产品,尤其是以沸石粉等具有吸附作用的底改产品,同样会提高纤毛虫病的发生几率。道理非常简单,此一类产品使用后,会明显的表现出水体变的干净清爽,那原来那些悬浮于水中的所谓的“脏东西”又去哪里了呢?
6、经常消毒。对虾病害在防不在治,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有部分养殖朋友,却理解错了。认为经常性的消毒便是“防病”。其实恰恰相反,经常性的消毒,虽然可以杀灭部分致病菌,但同时也会杀灭有益菌及部分藻类,导致水变,又使对虾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从而体质下降。给纤毛虫的寄生创造有利条件!
四、纤毛虫病发生前常见现象
1、饵料台粘滑,提料台时非常重。
2、对虾摄食减慢,肉眼观察经常会有黄鳃、绿鳃、黄腿症状。
3、长时间不蜕壳。
4、用手触摸,虾身粗糙(表壳虫)或粘滑(聚缩虫、累枝虫等)。
5、对虾趴边、“扒沙”时,也需及时检测。
五、纤毛虫病的主要症状
发病初期,对虾的鳃、体表、附肢等外观呈黑色,体表呈灰黑色如绒毛状,体表粘液有滑腻感。用显微镜观察可见钟形虫、累枝虫和聚缩虫等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及有机碎屑、污物、丝状藻。发病中晚期,对虾周身被有厚厚的附着物,鳃部挂有污泥且粘液增多,呼吸困难,鳃丝受损,体质下降,继发感染细菌或病毒病,导致对虾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进而导致大批量的死亡。
对虾烦躁不安,在池边频频游动,妨碍摄食、蜕皮,影响生长。病虾在早晨浮于水面,反应迟钝,不摄食,不蜕壳,生长受阻。纤毛虫病主要危害对虾的呼吸系统,如在鳃上大量附生,在低溶氧的情况下更容易大批窒息死亡。
六、滋生纤毛虫病的原因
1、未改底或使用产品不当
养殖过程中,随着饲料投喂量的增加,残饵、粪便等有机质不断堆积塘底,造成底质恶化,有害菌群大量繁殖,纤毛虫以有机碎屑为食物;当有机质多的时候会导致纤毛虫的爆发。为纤毛虫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及营养物质。
选用不恰当的改底产品,如沸石粉等具有吸附作用的底改产品,此类产品使用后水体明显变得干净清爽,但悬浮物质被沉降到池塘底部,加剧底质恶化,底质有机质富集,同样会提高纤毛虫的发病率。
2、肥水不当
经常使用无机化肥类或粪肥类产品肥水,肥水快速,水色往往绿爽、好看,但是容易培养可以被纤毛虫摄食的小型藻类,给纤毛虫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促进纤毛虫的生长繁殖。
3、对虾体质差
投料不足或饵料质量差(蛋鸭料、油糠,烂南瓜,米糠、麦麸等),对虾被迫摄食底泥、死藻,造成苗期营养不良,体质变差,对纤毛虫的抵抗力也下降。此外,天气变化大,对虾产生应激,也会造成体质下降。
4、营养不足
蜕壳慢。一般蜕壳后,新壳长出来表面没有纤毛虫,如果营养不足,底质缺氧,钙等微量元素不足会导致无法脱壳,无法清除纤毛虫。
七、如何判断纤毛虫在机体上寄生
1、水质:水质浑浊、透明度及水色给人感觉矇矇眬眬不清爽,调水、肥水不爽不起,可怀疑对虾有可能寄生纤毛虫;或水“寡”藻类单一的水体也易起纤毛虫;
2、对虾一段时间不能加料,虾体粗糙,起料台快离水时侧看甲壳有荧光,脚黄、鳃黄,则有可能起纤毛虫,尽快镜检以确定。
3、吃料正常蜕壳期间出现零星偷死,一般凌晨发现偷死,下午没有,两三天后偷死情况消失,在可能是纤毛虫寄生少量虾导致对虾蜕壳不遂。
4、镜检:怀疑对虾寄生纤毛虫取样镜检时应注意:多取几次样,一次取样时,多捉几条不同体质的虾。
八、防控建议
1、在对虾养殖的过程当中,纤毛虫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养殖水质与底质的恶化。随着养殖过程的深入,池中的有机碎屑增多,池底也逐渐的沉积虾的粪便及残余饵料,所以要使用底质改良剂进行改底,如使用“铂福底健”、“金盾全能”、“虾蟹底康”等改底,促进底层的有机杂质、残饵、粪便的分解,提高底质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破坏纤毛虫的生长、繁殖环境。
2、可以定期适应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使用“降解芽孢”、“红螺壮”等,促进养殖水体有机物的分解,减少纤毛虫爆发的概率。
3、及时进行显微镜检可及时发现纤毛虫,防止因纤毛虫带来的经济损失。
4、适当控制投喂,可经常换水,控制水体的有机质。
5、如有大量纤毛虫爆发建议连续使用“铂福底健”、“金盾全能”、“虾蟹底康”等强效改底,同时配合使用“纤虫净”+“加强型草垢净”或“鱼虾菌毒净”+“安泰”剥离并裂解杀虫来净化水体!
一旦发现有少量纤毛虫建议提前连续使用“铂福底健”、“金盾全能”、“虾蟹底康”改底,并配合使用“安进巨能钙”、“脱壳活力钙”等钙制剂和“复合免疫多糖”、“酶益添”等提高体质促进脱壳处理。纤毛虫一旦大量爆发,治疗难度极大,加强平时养殖管理,严格执行防大于治才能真正做到健康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