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我们|安进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公司新闻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新闻

五月,弧菌怎么破!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05-18 09:44:18  阅读:7次
弧菌病不管是在大闸蟹、小龙虾养殖的过程中还是在对虾养殖的过程中一直是令广大养殖户头疼的问题,每年到了五六月份,温度的逐渐升高,也进入到了快速生长的时候,投喂量也逐渐加大,但是经常会有对虾养殖户会发现自己养殖的对虾有干胰脏发红,白便,偷死的现象,有些甚至会因此排塘,小龙虾养殖户也常有发现池塘中的小龙虾尾部出现水泡,烂尾,肠炎等病症,死虾的现象也是无法控制,原来都是池塘中弧菌惹的祸。
弧菌不仅会造成空肠空胃,肝胰腺坏死,造成烂尾,肠炎,水瘪子,甚至是小龙虾“五月瘟”的一个重要原因,弧菌病每年造成的损失领养殖户痛心疾首。弧菌是一种在自然界分布很普遍的细菌,不论是淡水还是海水都有分布,那么,弧菌研究是个什么进展?什么是弧菌?怎么预防弧菌?根据多年技术经验发现针对弧菌病的核心在于预防,今天就给大家详细分析一下弧菌病的发生的原因和最全面的防治方案。
1.webp.jpg
什么是弧菌

弧菌有37个种及生物型,其中在对虾养殖中主要有鳗弧菌、河弧菌、副溶血弧菌、解藻朊弧菌及哈维氏弧菌等。
鳗弧菌: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弯曲呈弧形,两端钝圆,以极端单鞭毛运动;无荚膜,无芽孢。温度:10-37度,最适25度左右;NACL含量0.5%~6%,在0%和7%时则不生长;pH6~10最适pH8。在TCBS上形成大小在1~2mm以上的黄色菌落。培养24h,不见明显生长或仅形成直径在0.3mm左右的小菌落,48h可达到1.2~1.5mm,菌落圆形光滑,边缘整齐,较隆起菌落粘稠不易乳化,周围培养基常表现轻微下陷。
病虾都显现体表有黑斑、鳃叶变黄和鳃叶前端发黑等;1975年美国LIGHTNER证实,76年英国学者报道,发现弧菌病发病率很高,通常死亡率大60%-70%,检验结果表明鳗弧菌为主要病原。
副溶血弧菌:形成2~3mm,蓝绿色菌落;革兰氏阴性,无芽孢,一根极端鞭毛、运动活泼如梭,无明显荚膜,大小在0.3~0.7um*1~2um;散在排列不规则,偶尔成双排列;可呈球杆状、球状、弧状、棒状、梨状、丝状且两极浓染现象。适宜温度30~37度;能在pH 5~10生长,最适pH 7.5~8.5;特别嗜盐在NaCl含量2%~4%;3%~4%繁殖迅速,8~9min一个周期,低于0.5%或高于8%一般停止生长。其中在淡水中不超过2天,海水能存活47天以上;不耐冷,也不耐热,56度作用5min,90度作用1min即死。耐碱不耐酸,1%2%的醋酸或50%食醋只需1min即死。
2.webp.jpg
副溶血弧菌是红体、红褪病的主要病原。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对虾幼体的菌血症也是。可产生:溶血毒素(TDH及TRH);尿素酶;侵袭性;胞外产物(ECp);
注意:运送标本时不需冷藏,在常温下即可。保存不宜超过24h,更不能冷冻。
弧菌:是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尾部带一鞭毛的厌氧菌。虾的主要致菌为:溶藻弧菌、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霍乱弧菌等。弧菌适应温度10-35度,最适25度左右。弧菌喜欢生长在底部池塘的底部的残饵,死藻,粪便,底泥中这些低氧的环境中。
弧菌引发小龙虾、对虾发病的致病过程
弧菌病的致病过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
1、病从口入,池塘残饵、死藻、底泥中含有大量的弧菌,小龙虾、对虾啃食这些腐殖质感染弧菌。
2、弧菌黏附在虾、蟹表面;
第二步:弧菌进入到虾、蟹体内;
第三步:弧菌在虾、蟹体内增殖并产生毒素。
啃食和黏附是弧菌感染的第一步,它对细菌侵入宿主细胞并有效发挥毒素等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弧菌黏附素的受体尚不十分清楚。但是当虾、蟹体表因为寄生虫寄生导致虾、蟹体表受伤或者水质不好导致虾、蟹体表粘滑保护膜消失时,弧菌感染的几率就提高了。
3.webp.jpg
弧菌致病的条件是什么?
在池塘当中、对虾身体内潜藏着一定数量的弧菌,是不会影响到对虾的生长的,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弧菌才能演化成为致病菌。那么什么条件之下,弧菌才为致病菌呢? 
一、水质不稳定、恶化、变差。池塘内的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虾的生存。在优良水质的条件下,对虾是不容易发生弧菌病的。
二、温度是对虾生长必须关注的因素。对虾生长有最适合生长的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同样弧菌致病跟温度也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在24~30℃的水温情况下,对虾因为哈维氏弧菌病而死亡的数量,会因为温度的生高而升高。在温度大于32℃或者低于28℃,哈维氏弧菌的生长速度会放慢,因感染弧菌病而死亡的对虾死亡率都降低。温度不仅能弧菌的“黏附”对虾的能力,也影响其产生毒素的能力,可见温度,在养虾过程当中是多么的重要!
三、盐度。盐度是南美白对虾生长必须关注的重要指标,随着对虾养殖不断向内陆发展,淡水养虾不再是新鲜事了。但是淡水养虾或者高盐度地区的虾农需要注意,盐度也会成为弧菌生长的重要条件。一旦盐度变化过快,给对虾带来胁迫的时候,弧菌致病能力也增强。
4.webp.jpg
所以,在淡化虾苗或者在养殖过程当中,不宜让池塘的盐度变化过快。
四、ph值变化过大。每个池塘每天由于藻类都在进行着光合作用,早晚的ph值是不一样的,最佳的变化浮动在1以内为正常值。如果早晚ph值变化过大,会给对虾造成胁迫,弧率致病能力同样增强。
弧菌病爆发的原因:
1、底质,池塘尤其是土塘中有很多的淤泥,加上我们日常的投喂,很多的饲料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这些都是弧菌喜欢附着生长的地方,长时间的不改底,底部的腐殖质越多越多,加上底部缺氧,弧菌就是越多越多。当弧菌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引起养殖品种发病。
2、水质,池塘中有益菌含量少,藻类少,水体指标不稳定也容易引发弧菌的滋生,有益菌和有害菌的生长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池塘中有益菌的含量少就无法抑制有害菌的生长,这也是弧菌爆发的一个主要原因。
3、体质,弧菌的爆发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我们养殖的品种都是有一定免疫力的,免疫力强的大闸蟹、小龙虾或者对虾一般是不会被感染的,往往被感染的是那些体质弱的,免疫力强的养殖品种往往是不容易发病的。
弧菌是如何入侵对虾的?
很多养殖户不清楚弧菌与对虾两者存在的怎么的联系,它是如何入侵到对虾体表内外的? 弧菌的致病性的强与弱,取决于弧菌与对虾的相互作用!弧菌体表外生长着许多鞭毛,这种鞭毛随水体的摆动而运动,这样使弧菌更容易与对虾接触,更重要的是弧菌会分泌一种粘附液的物质,通过这种物质,是弧菌更加容易得粘附在对虾的体表之上,从而得到入侵对虾体内的机会。它一旦进入对虾体内后,它会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危害对虾的生存。
5.webp.jpg
感染弧菌病的症状
弧菌感染发病范围广、速度快、发病季节集中于5、6月份,主要是经口传播,其次是通过体表创伤和鳃进入体内。弧菌通过主动粘附在消化道或创伤口,破坏表皮,进入体内,导致炎症和组织的溃烂、坏死或萎缩等。早期表现为对虾红腿红尾、红须断须、肝胰脏发红、肠胃发红、尾部水肿等症状,后期多表现为肠炎、空胃、肝胰脏发白萎缩、红体、偷死等症状,弧菌还会引起小龙虾尾部出现水泡,肠炎,烂尾的等症状,这些病症有些早期的还能够通过药物达到治疗效果,有的已经进入晚期,无药可治,因此我们要在疾病刚发生还未进一步加重时通过治疗来减少损失。
感染弧菌后的治疗
1、早中期感染
当我们的部分对虾出现红须红尾,脱便,肝胰脏发红以及部分白便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药物的治疗手段控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加重,我们可以从控制外部的环境和对虾内服抗生素类药物来达到治疗目的。
主要是以下三个步骤:
① 池塘改底,弧菌喜欢滋生在底部残饵、粪便、死藻种,池塘底部的这些弧菌是水体中弧菌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彻底的进行池塘底部的改底消毒,切断弧菌的来源,建议使用“底改酵素”、“解毒底改”主要是用来吸附池塘中的杂质,使水体边变的清爽,也可使用生物型的改底,如:“铂福底健”、“铂源盾-底盾”、“底源康”、“强氧底净”、“底复壮”等,主要是用来分解底部有机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水中可以分解出具有强氧化性的原子氧以及强氧化性的过氧化氢(双氧水的主要成分),这两种物质都可以杀灭底弧菌(因为弧菌是厌氧菌),并且能够氧化底部的残饵粪便,不给弧菌的生长创造环境。
6.webp.jpg
② 水体消毒,当发现对虾出现肝胰腺萎缩发红,小龙虾尾部出现水泡以后应该立刻对水体进行消毒处理。
③ 内服杀菌,对于小龙虾对虾体内的弧菌我们可以通过拌料内服进行杀灭,建议使用“噬菌蛭弧菌冻干粉”“血立止”、“弧菌净”,后续在来一个循环,降低小龙虾、对虾体内的弧菌含量,这里十天的停料是主要是为了防止弧菌形成耐药性。选择“血立止”,主要成分是氟苯尼考,因为弧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氟苯尼考对抑制革兰氏阴性菌的效果较好且不容易形成耐药性,但是由于氟苯尼考属于抗生素,在我们小龙虾、对虾出售以前需要留有足够长的休药期。2、晚期感染等到了小龙虾对虾发病的晚期大面积偷死的时候,药物已经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了,这个时候大部分小龙虾对虾的生理机能已经出现了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个时候我们只能悲痛的选择快速的出售,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总结:
一、当发现我们的小龙虾对虾在早中期感染的时候,如果是夜间使用“铂源盾-底盾”或“底改酵素”改底、氧化底部腐殖质,杀灭池塘底部细菌。拌料内服“血立止”,拌喂量喂饲料总量的千分之六,一天两次,彻底杀死小龙虾、对虾体内的致病菌。
二、水产养殖主要强调的还是预防为主,而不是等到大面积发病了再去治疗,这个时候为时已晚无药可治,我们应该从底质,水质以及提高小龙虾、对虾免疫力三个方面着手去预防对虾弧菌病的爆发,做到勤改底,稳消毒,健体质。
弧菌病包括细菌病的治疗一定要从萌芽期就要扼杀,而不是等到大面积发病以后在去治疗,水产上有句话叫做“大病不大治,小病小治”,意思就是等到大面积发病了再去治疗往往为时已晚,而是当有小病的时候就尽快采取简单的方式治疗,避免大面积发病,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精细管理,多投入时间和精力,才能养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