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人冬季,水温逐渐下降,当低10℃以下时,大多鱼类就开始停食,进入冬眠状态。许多渔民朋友认为此时鱼类停食了,就可以不闻不问,这样势必导致鱼类严重“掉膘”、死伤,一年的辛苦也可能会付之东流。所以冬季养鱼也要严格管理,防止鱼类冬季“掉膘”或死伤。
一、越冬期间鱼塘管理
越冬期间的鱼塘管理分两种情况:
1、已经卖鱼或者计划卖鱼的鱼塘。此类鱼塘的管理主要是干塘改底和消毒,以及准备来年养殖的苗种。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关注鱼价,适时卖鱼,同时做好来年养殖规划。
2、准备越冬后卖鱼的鱼塘。此类鱼塘管理工作比较多,总体来说就是早肥水,晚停料,高水位,少惊扰。后面会针对越冬卖鱼的鱼塘的管理工作进行逐一阐述。
二、关于掉膘,还需注意以下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停料后的掉膘。只要停止投喂饲料,鱼类生长就会停止,并发生掉膘。在饲料投喂技巧上,有句俗语“一天不喂,三天不长”,意思就是停止喂料一天,鱼就会掉膘,而且需要三天时间的继续投喂才能让鱼的长势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停料后导致的掉膘与温度密切相关,停料时温度越高,鱼类的基础代谢消耗越大,鱼的掉膘越快。因此,我们在秋冬季节停料时不要过早停料,如果水温在有5-10度时,在中午和下午还要少量投喂饲料,只要看到有少量鱼抢食就可以了,为了避免浪费,投饵率控制在1%以下。不同鱼类的停料温度各不相同,总体来说,如鲫鱼、青鱼这些底层鱼类的停料温度比草鱼、鳊鱼这些中上层鱼类的停料温度要更低一些。
第二种情况是越冬导致的掉膘。鱼类为变温动物,水温降低后,鱼体温度也会随之降低,代谢活动会大大降低,但并不会无限下降。在没有外来食物补充的时候,鱼类为了保持其基本的代谢活动,就需要依靠分解体内的脂肪、糖类、蛋白质来保持鱼体基础代谢正常进行,从而产生掉膘。
草鱼、鳊鱼的越冬掉膘损失大概是15-20%,花白鲢和鲫鱼更高,达到20-25%。以2斤的草鱼为例,假设鱼价为5元/斤,掉膘损失15%,意味着越冬后,一条2斤的草鱼损失的鱼肉价值是1.5元。如果要得到与越冬前相同的收益,鱼价必须达到5.88元才能弥补掉膘带来的损失。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越冬掉膘带来的价值损失是非常惊人的。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越冬卖鱼导致的资金周转风险和存塘风险,因此我觉得越冬前后的鱼价差价不超过1块钱,尽量不要选择越冬后卖鱼。
三、如何防治掉膘
1、选择适宜的越冬鱼塘
鱼塘进入越冬期,宜选择避风向阳、水源稳定、水质较好的地方建越冬池,其大小可根据放养品种、放养数量、加温方式及管理水平而定,旧水泥池在使用前用清水洗干净后,每立方米水体用“鱼虾菌毒净”消毒。新池可将鱼塘水深控制在1.5 m左右,用“鱼虾菌毒净”对水全池泼洒,进行消毒。
2、搞好鱼种的合理放养
为防止鱼类冬季掉膘,在鱼种放养进池前,要做好鱼体检查,杜绝病鱼。在鱼类停食前要严格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对发生的各种病症或不明显的轻微病害,都要对症用药彻底治愈,以免鱼在越冬期间因病害而死亡。同时,注意合理放养。越冬当水温降至16℃时,应选择体格健壮的亲鱼和鱼种进行放养,亲鱼个体重150g以上,雌雄比例为3:1,鱼种体长3~5cm。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放养150~200g的亲鱼30~50尾;3-5cm长的鱼种300~500尾,在有微流水的条件下,放养量可适当增加。在放养前用“水霉净”或“铂立康溶液”浸浴鱼种30分钟。
3、进行科学的投饵施肥
虽然鱼类在低温环境中不需要大量的能量,但鱼儿在较低的水温下仍会有一定的活动。有些养殖者认为在鱼儿长成成鱼之后可以投喂一些低质量饵料,以降低养殖成本,其实这样并不科学,在鱼类停食前20天甚至一个月内反而更应适当投喂一些高质量的精饲料,从而提高鱼类的脂肪积蓄鱼体肌肉的厚度。这样可以避免严寒气候带来的冻伤,更主要的是减轻鱼儿越冬带来的“掉膘”。
因此可见,鱼类的停食时间越晚越好,秋末冬初鱼类尚能摄食,应继续投喂麦麸、米糠、豆饼类等精料、辅以青菜、嫩草等,同时适当施肥,使池水保持中等肥度,以便鱼能增强体质蓄积营养,以满足越冬需要,提高御寒能力,甚至在冬季晴朗的午后还可以投喂少量的饲料。投喂饲料应根据天气、水温以及鱼的活动、摄食情况,适时适量投饵。投饲喂养要做到相对合理化,既要保证鱼类吃饱,又要兼顾养殖环境不受污染和节约成本,进行科学投饲,一般每隔1~2天投喂一次,投饵量把握在1%~1.5%,投喂时间宜在水温渐高、溶氧充足时,注意少量多次,水温低于8℃时或雨雪天气时不投,天气晴好时多投。投喂饲料要营养合理全面,避免单一,添加一些“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等,效果更佳。
4、加强水体的管理调控
首先要加强池水管理,提高水体质量。鱼塘冰封后,池底水温并不一定很低,沉积在池底的残饵、粪便和一些死亡的浮游动植物依然会发酵分解,这样既消耗水中的溶氧,又会产生出类似夏季池塘中常见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在低温下消除水体的有害物质比夏季高温时困难很多,一般可采取在停食后的数日,向池塘泼洒一次多功能池塘改良剂。
其次是定期调节水质。越冬期间鱼类的放养密度较大,应注意调节水质,保持水质清新肥嫩,溶氧在每升4 mg以上。要常巡塘,早、中、晚观察水色变化,使池水做到“肥、活、嫩、爽”,定期(10~15天)灌注新水,排放老水。如发现水质变色、浑浊、变黑、有腥臭味,表明水质变坏,需要及时更换新水,并适当增氧。可每20天泼洒一次“安洁”、“安净”或“安泰”,从而使太阳光射入水体量增加,有利于提高水体光合作用能力。如鱼塘封冰时发现冰眼处有鱼群集中活动,需要及时破冰并加注新水或采取其他方法增氧。冰封的塘面在下雪后要清扫积雪,改善光照条件,增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生产更多的氧气。
最后要密切关注水温变化。越冬期间水温应保持在16~20℃,如水温超过20℃,鱼摄食旺盛,活动增强,耗氧量大,水质易恶化,这时应采用适时冲水等方法降温,如水温过低,鱼摄食减弱,鱼体消瘦,易生病,这时应使用采取措施升温,以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一般鱼类当水温降到0℃以下时,进入麻痹状态甚至死亡,而热带、亚热带鱼类在水温6~10℃也会大批死亡,在12~18℃冻伤得水霉病亦会导致大批死亡。因此,越冬期鱼塘水位应加深到3m左右,也可在鱼塘背风向阳处水深的地方搭防霜棚或防风棚,或在鱼塘上空搭建塑料大棚保温,还可利用地热资源或工厂余热资源进行越冬。
5、强化日常的饲养管理
为防止鱼类冬季掉膘,病害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视。越冬期病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养殖过程中,常使用一些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及微生物制剂等,配合活菌使用效果更好,水质更佳。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杀虫,切断病原体的横向传播,最好使用对鱼类无刺激性、无残毒的消毒剂,定期投喂药饵,增强鱼类体质,提高抗病御寒越冬能力。尤其是越冬前拉网捕捞操作时要小心细致,勿使鱼体受伤。鱼类越冬期常见病害有水霉病、粘孢子虫病、斜管虫病、白点病及气泡病等。
鱼类发病后应请专业技术人员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冬季池塘结冰后要在周围打一些冰眼,既有利于池塘水体的有毒气体冒出排放,又有利于大气中的空气渗透,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池水溶解氧,改善过冬条件。同时在大雪过后要及时地清扫积雪,保证冰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冬季可在结冰前把增氧机移至料台附近,每天定时开机半小时左右,以保证增氧机附近不结冰,达到冰下水体长期通风换气、提高水体溶氧的效果。另外越冬鱼池应保持环境安静,防止禽畜下塘或池周频繁的人车活动,以免诱发鱼类病害。
四、越冬鱼类常见疾病
一、水霉病
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原因在于鱼体的损伤,鳞片脱落,水霉菌入侵,在鱼伤处长满白色或灰白色水霉菌丝,象旧的棉絮状,病鱼焦燥不安,运动迟缓失常,食欲不振而陆续死亡。在显微镜上观察可见白色水霉菌丝,影响鱼的进食而引起死亡。
症状
当鱼体皮肤受损伤后,内菌丝附在鱼体的损伤处,吸取鱼类营养,并进行有性繁殖,使病灶迅速扩大,生长出鱼体之外,形成白色的棉花丝状物,由于水霉菌能分泌大量的粘液,使病鱼烦躁不安,最后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瘦弱而死。
在水温为13℃~18℃时,水霉菌繁殖最强,并随着水温升高而繁殖力减弱;当水温超过30℃时,水霉菌以胞子形式存在于水体或土壤中,不危害鱼类,待水温适宜时水霉菌开始繁殖,继而危害鱼类。
治疗方法
1、经长途运输的鱼种放养前和放养后,及时使用“铂立康溶液”或“安洁”溶液进行浸泡消毒。
2、全池泼洒“水霉净”或“安净”溶液,一天一次,连用2-3天,同时内服“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黄连康”进行治疗。
二、小瓜虫病(白点病)
病原是小瓜虫大量侵袭鱼体皮肤和鳃部而引起。该病原体繁殖适温是15-25℃,一般是每年的初冬春末,小瓜虫的幼虫侵袭鱼的皮肤和鳃,尤以皮肤为普遍。
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体表头部、躯干和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秋季南方初冬季均是流行季节。养殖密度大、水质差的池塘容易发生。无宿主特异性,任何鱼类都可被侵袭、发病。
症状
病鱼表现为急躁不安,群集绕池边游动,并不断地和其它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鱼身体消瘦发黑,鳃丝充血,呼吸困难,不久即大批死亡,鱼鳃上有小白点囊泡,取白点置于玻片上,滴上一滴水,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小瓜虫。
预防方法
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酶益添”+“复合免疫多糖”+“黄连康”+“出血烂鳃停”等药物,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抗抗力,减少得病的机率。
三、斜管虫病
此病是斜管虫大量侵入鱼的皮肤和鳃而引起,在水温低至8-11℃时易发生,流行季节在每年3~5月,高至20-25℃时仍可大量出现。主要危害草鱼。判断是否患斜管虫病,要通过镜检来确定,如鱼鳃上有斜管虫寄生引起死亡,就可确定是斜管虫病。
症状
由于斜管虫的寄生,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使寄主皮肤表面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黏液层,组织被破坏,影响鱼的呼吸功能。鳃组织受到严重破坏,病鱼呼吸困难,食欲减退,消瘦发黑。特点是病鱼侧卧岸边或漂浮水面,不久即死亡。刮下病灶黏液或剪下鳃丝置载玻片上,加少量水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虫体借腹部的纤毛运动,沿着鳃和皮肤缓慢地移动。
防治方法同小瓜虫
四、赤皮病
细菌性赤皮病,在严寒冬季水温过低,鱼体出现冻伤后或捕捞造成鱼体受伤,最易引起病菌侵入而发病,有时和水霉病并发。
症状
鱼体被感染后可以引起鱼体皮肤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鱼体两侧及腹部较明显,有时鱼鳍的基部或整个鱼鳍充血,鱼鳍的末端腐烂而形成扫帚状的蛀鳍,且在病灶处经常被水霉菌感染继发为水霉病。病鱼体侧腹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鱼的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断裂。
治疗方法
1、外用:
(1)每立方米水体用“铂立康泡腾碘”加水全池泼洒,连续3~5天。若病情严重,第一天剂量加倍。
(2)每立方米水体用“鱼虾菌毒净”加水全池抛洒。
(3)水质较肥时,每亩用“安净”150~200毫升加水全池泼洒,连用3~5天。
2、内服药:
(1)每100公斤鱼体重用“免疫促长素”、“诺立康”混合拌5~10公斤饲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
(2)每100公斤鱼体重用“渔乐健”0.5-1公斤拌5-10公斤饵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
(3)每100公斤鱼体重用“安进大蒜素”20~30克混合拌5~10公斤饲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
(4)在100公斤饲料中添加“血立止”100克拌匀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
五、竖鳞病
竖鳞病又称鳞立病、根鳞病、松球病等。每年春季发病较多,是鲫鱼、鲤鱼、金鱼、草鱼、鲢鱼以及热带鱼的一种常见病。当水质污浊,鱼体受伤时经皮肤感染。病鱼有的鳞片向外张开,竖立起来,像松球一样,并有烂鳍、鳍条基部充血、腹部膨大等症状。
症状
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严重时呼吸困难,对外界失去反应,浮于水面。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鳞片竖之,鳞囊内积有半透明液体。严重时全身鳞片竖起,鳞囊内积有渗出液,用手指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部充血,鳍膜间有半透明液体,顺着与鳍条平行的方向稍用力压之,液体及喷射出来;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面充血。皮肤、鳃、肝、脾、肾、肠组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
根据其症状如鳞片竖起,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鳞囊内有液体,轻压鳞片可喷射出渗出液,可作出初步判断。在镜检鳞囊内的渗出液时,如果见有大量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即可做出进一步诊断(不一定是鳞立病)。
鱼波豆虫寄生与竖鳞病的区别:当大量鱼波豆虫寄生在鱼鳞囊内时也可引起竖鳞症状。用显微镜检查鳞囊内渗出液是否有鱼波豆虫即可区别。
防治方法
1、每50千克水加入“安进大蒜素”250克浸洗病鱼数次。
2、用“水霉净”浸洗病鱼10~15分钟。
3、使用“安净”+“安泰”混合溶液1:1全池泼洒3-5亩水体,连用2-3天,同时内服“酶益添”+“出血烂鳃停”+“复合免疫多糖”+“黄连康”拌料,连用3-5天。
五、如何应对越冬期鱼类死亡
1、越冬鱼塘环境差,严重缺氧造成死亡。 首先是池塘老化,多年未清淤,鱼类(种)高密度养殖,高投饲,高排泄,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大;其次是有的村边塘、圩镇塘,村民居住密集,生活污水和附近工厂废水排放落塘,大量耗氧而引起溶氧不足;其三是水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超标,亦可引起鱼类(种)中毒死亡;四是鱼塘渗漏大,保水性差,缺少新鲜水源补充,塘小水浅缺氧,鱼类活动空间窄;五是新挖塘、瘦水塘不肥,缺少丰富的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产氧量抵不上耗氧量,鱼类缺氧浮头染病死亡。
2、鱼种过密过小引起死亡。 鱼种大小不均,加上投喂不当,弱肉强食,造成鱼种规格太小,体质越来越差,体内积贮的脂肪等营养物质能量少,难以在漫长的越冬期间维持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因身体衰弱而死亡。
3、鱼体受伤染病死亡。在拉网上市或并塘时操作不佳,造成鱼体鳞片、鳍条、鳃丝擦伤脱鳞,使得病菌入侵感染疾病,在越冬期间也容易死亡。
4、管理不善引起死亡。 在越冬期间,养鱼户认为鱼类不吃或少吃饲料,而放松管理,导致鱼类呼吸困难,大量浮头死亡;发现鱼体不好的苗头又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拖延时日造成鱼体衰弱死亡。越冬塘渗漏水,塘小水浅冰雪过厚造成池水缺氧,亦会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预防补救措施:
1、改造越冬养殖环境。选择背风向阳、保水性好、水源充足、灌排方便鱼塘,鱼种塘3亩~5亩,成鱼塘5亩~10亩,水深2米~3米。应将过多的淤泥清除,作为农作物和果木的有机肥料,修补渗漏,清平塘底,保留淤泥20厘米即可,并进行阳光曝晒。然后灌水入塘80厘米~100厘米,亩放“鱼虾菌毒净”1公斤。一星期后将越冬塘水位加深到1.5米~2米,亩施“硅藻壮”2公斤培肥水质,使鱼种(或拼塘后不能上市的成鱼)落塘后即可摄食丰富的饵料。
2、提高越冬抗寒免疫力。要多投喂高蛋白的饲料,把鱼类(种)育肥育壮。
3、控制放养密度。放养太密,饲料不足发生争吃,鱼类生长大小不一,活动空间小,水位下降,易缺氧死亡;太疏,则浪费水体空间。一般亩放10厘米以上鱼种3万尾~4万尾,无水源补充者则亩放1万尾或者更少些。如果是成鱼塘养殖,一般亩放300公斤不能上市的成鱼,也可捕捞多少放回多少,捕什么放什么,保持鱼量相对稳定,有利增产增收。放养前先进行检疫,用1%~2%的“水霉净”浸洗鱼体,消毒几分钟后落塘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