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飘零,早晚渐冷,立冬后冷空气频频发力,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一个接着一个来临。
那么今年冬天会很冷吗?
▼
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表示,预计今年秋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可能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据统计,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时,我国冬季偏暖的概率较高。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据气象行业标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当监测区海温3个月滑动平均值大于等于0.5℃,则被判定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重点来了!!!
国家气候中心联合多家科研机构及省级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冬季我国气温可能偏高,意味着出现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冰冻雨雪灾害天气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也不排除阶段性强降温事件的发生,需关注临近天气预报。
同时,艾婉秀在发布会上表示:“冬季偏暖意味着冷空气可能偏弱,静稳天气可能要比常年多一些,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要比常年差一些。”
天气是多变的,即便是预测到了这个冬天是暖冬,中间也难免出现反常的天气,比如说冷冬里同样也会有几天温度偏高,暖冬里也会有几天温度偏低,在冬天里也搞养殖的朋友要注意机动一些,灵活一些,随时关注天气变化。记得有一年,本来都说冬天比较冷,珠三角的冬棚虾养殖户都早早地搞起了大棚,结果到了冬天实际上没那么冷,一些养殖户在温度高的时候没能及时地给温棚降温,还是死板地不敢打开温棚降温,结果导致棚内温度过高,大量藻类死亡,最后一棚虾都报废掉了。
还有些养殖户,对于冷冬的预测不以为然,以为凭着自己的经验和不错的塘口条件,即便是露天的自然越冬都没问题,结果一个猝不及防的强冷空气来了,一塘鱼差不多都冻死了。因为越冬养殖很多都是在南方进行的,广东等地比较多,而北方一带的露天养殖,12月份以后就基本停止了,所以很多惨剧都发生在南方比较多一些。
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天养殖的品种比较少,一些常规淡水鱼耐寒性好一些,只要不太冷,自然越冬不是难事,黄鳝泥鳅等特种品种受影响会大一些,如果不冷的话,也能自然越冬,温度比往年稍微偏低一些,池塘养殖的黄鳝泥鳅肯定就会有损失,狠一点很快就冻死,或者冻伤了慢慢发病死亡,或者开春升温后水霉病大量爆发。
这几年气象预测越来越难,因为受全球变暖及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影响,一些反常天气出现的频率比以前多了,预测只是预测,很多长期的预测,还会不断地修改,如果你是一个正经的越冬养殖户,每天肯定要不止一遍地看天气了。
最后,不管这个冬天是冷冬还是暖冬,只要想越冬,这些越冬防寒措施一定要做到位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再根据自己当地天气的变化适时地做调整就可以了。
1、保持充足溶氧、防缺氧,满足养殖动物呼吸需要。
每年进入冬季后,出现养殖池塘泛池的现象明显减少,比起夏季和初秋高温季节发生率明显减少。但是,有些池塘仍会在冬季出现泛池泛塘,比如肥水池塘、深水池塘等。这些情况,常因忽视管理而发生冬季养殖鱼类缺氧浮头,甚至严重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冬季水温下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变弱,水体中溶氧含量随之下降,很多有害物质不能及时被氧化而在水中积累,同时在一些密度较大的养殖池中易发生缺氧现象,在这个季节保持溶氧的有效措施就是减少耗氧。为了减少浮游动物的耗氧,在越冬之前应对池塘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杀菌,以减少微生物的呼吸耗氧,可用益生菌分解塘底的大分子有机物,降低耗氧因子;此外减少有机肥料的使用,过多的使用有机肥容易造成有机物耗氧过多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这些都可导致鱼类死亡。
2、加注新水,防浅水,保持水位稳定
进入冬季后,雨水少,很容易造成鱼塘中水位明显降低。冬天鱼塘水浅、水温变化快、温差大,会给养殖鱼类的生长带来不利。同时随着水体变小,养殖鱼密度随之增大,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的浓度变会升高,这些都会对养殖鱼造成危害。因此要保持一定的水位,防止因浅水而造成鱼体的冻伤,提高水位,增加水体容量,既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水温,又可以改善水质条件,是降低越冬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日常还应做好管理工作,检查漏水、渗水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水位下降10~15厘米时就必须补充新水,保持水位稳定。
3、坚持冬季喂养,提高鱼类增重率和增强抗病力
传统养殖观念认为,冬季气温低,鱼类在越冬期的3~4个月时间里可以不投喂食料,养殖动物靠消耗体内营养物质维持生命。一般会导致成鱼体重减轻6%~8%,死亡率3%~5%;鱼种因个体小而忍受不良环境的能力比成鱼差,体重减轻10%以上,死亡率为8%~10%;特别是一些体质瘦弱的鱼种,越冬期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同时,因鱼类长期断食,抗病力差,开春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体质,直接影响成活率和养殖产量。实验发现常见水产养殖动物在水面不发生冰封的情况下还保持进食生长状态。在越冬期补充投喂精饲料,不仅鱼体丰满度、体组织和血液等主要生理指标保持越冬前的正常水平,而且平均生长率达12%~14%。翌年养殖成活率和单位面积利润率均能提高。鲢、鳙鱼对低温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坚持冬季喂养则效益更高。
鱼种在冬季摄食和增重的情况与规格密切相关,规格越小摄食越强烈。从整体情况来看,鱼种冬季的摄食强度和增重率高于成鱼。因冬季水温较低,鱼类消化酶的活性较低。所以,对饲料质量要求较高,蛋白质含量要求在30%以上。投喂量根据水温情况、鱼体大小和鱼群密度综合考虑。适当加入免疫增强剂“复合免疫多糖”、“免疫促长素”等并及时观察并处理好越冬期间常见病,如水霉病和寄生虫病。
4、防冻害,做好越冬前的准备工作。
寒冷的冬天常常使越冬的鱼种受到冻害,因此需要根据养殖条件采取相应措施,如设障避害,抵挡北风;用肥料发酵、分解、释放出热量的原理来施粪升温等。
越冬前,向越冬池内注入含浮游植物丰富的肥水或在越冬池塘里施入能培育浮游植物的产品,保持水体透明度在50-70cm之间。切记,要遵循少量多次,因杀虫后控制浮游植物繁殖的浮游动物很少,很容易导致水体过肥。
总之,不管气候如何多变,养殖户都要防患于未然,确保池塘养殖的水产品安全越冬。